拒收“網癮”學生 跑偏的不止是學校

“當然,作為一家民營復讀學校,或是以利益為導向,或是希望當個網紅惹人眼球,出臺這樣的規定可以理解。但該學校得到的贊譽,又深刻地反映出整個教育體系中,頗有一部分學校、家長、教育者真心地認為,必須采用這種手段,才能戒除可怕的網癮。”

網癮和學校的“戰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年學生們每逢寒暑假,都要和學校簽訂一份不進三廳一社的承諾,游戲廳就是其中之一。從那時起,游戲和教育仿佛楚河漢界一般被對立起來。

為了“治療”網癮,某些公司甚至設立了集中營、電療室,用一些現在聽來匪夷所思的手段對被認定沉迷游戲、無可救藥的孩子進行再教育。這樣看來,武漢一家復讀學校近日對于“網癮”學生采取的砸手機、勸退、禁止招錄等手段,看起來就沒那么兇殘了。

然而,砸掉手機能否戒除網癮?勸退學生,能否讓其重回正軌,達到教育的目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戒斷網癮,只靠砸手機、勸退學生,無疑偏離了教育的初衷,既不可能達到戒除網癮的目的,又主動放棄了本可教育的學生,這樣的規定顯然“跑偏了”。

當然,作為一家民營復讀學校,或是以利益為導向,或是希望當個網紅惹人眼球,出臺這樣的規定可以理解。但該學校得到的贊譽,又深刻地反映出整個教育體系中,頗有一部分學校、家長、教育者真心地認為,必須采用這種手段,才能戒除可怕的網癮。

追本溯源,想要讓學生回歸到學習的軌道上,還需要正確認識游戲。不得不說,游戲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成熟,開發者們的目的就是讓玩家沉迷其中,通過一系列游戲設定,讓玩家每一分鐘的付出都得到回饋與獎勵。這與學習周期長、回饋速度慢相比,對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想要根治“網癮”,就必須瞄準“靶子”。首先,監管不能跑偏。游戲不能先發展再治理,監管必須在開發之前。可以考慮游戲分級制的辦法,明確將年齡不符的玩家拒之門外。再就是必須對開發者做出限制,游戲機制不能一味追求粘性。

其次,執行不能跑偏。我國雖然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辦法,但執行起來效果不佳。小學生呼朋引伴打手機游戲的新聞屢見報端。一方面是游戲內容豐富,監管者無法實時追查游戲中的違規行為;另一方面,家長們也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引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不要讓孩子在虛擬空間中尋求慰藉。

再者,認知不能跑偏。游戲并非洪水猛獸,功能性游戲也可以幫助孩子習得必要的社會技能,需要家長、學校正確進行引導。逐鹿者,不顧兔;決千金之貨者,不爭銖兩之價。要讓學生理解學習的目標,理解學習的價值,才是戰勝“網癮”的根本辦法。

關鍵詞: 靶子 網癮 家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