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這樣的好老師是孩子的福氣”

■新時代奮斗者

國家級科研先進個人、省級首批“四有”好老師、省級教學能手……一名鄉村學校的普通教師能夠擁有如此多的榮譽稱號多少讓人覺得有些驚訝。從教17年,除了獲得這些榮譽稱號,黑龍江省肇源縣超等蒙古族鄉學校小學部教師姜利還保持著一個“100%”的紀錄讓同事們嘆服——帶過的學生一個也沒流失,鞏固率100%。

“遇上這樣的好老師是孩子的福氣”

“姜老師是學校小學部三年級(1)班的班主任,班里46名學生更愿意叫她‘媽媽’。”記者來到超等蒙古族鄉學校時姜利正在給學生上課,等待過程中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姜利工作一絲不茍,是學校的財富和寶貝啊。”超等蒙古族鄉學校校長王樹新說,學校有一批像姜利一樣的教師默默付出,堅守在鄉村教育一線,得到了家長和社會各界的認可。

下了課的姜利看到前來采訪的記者稍顯羞澀,“都是平平常常的工作,也沒啥突出的事跡”。

與姜利的謙虛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來自學生家長的贊揚。

“姜老師很注重孩子們習慣的培養,從坐姿、閱讀、做家務等很多細節入手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要求越細致她就越辛苦。”“遇上這樣的好老師,是孩子的福氣,也是家長的幸運。”……姜利的默默付出家長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古詩詞背誦第61天、快樂閱讀季第84天、我是衛生小能手第25天……”每天,姜利都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家長們錄制的小視頻、拍的照片,記錄學生們的表現。通過這種方式督促學生多讀書、多勞動,家長們也樂得參與其中。

“姜利所做的都是一些看起來很平常的事情,但貴在能十多年如一日地堅持,這一點讓人很佩服。”同事們對姜利的贊美發自內心。英語教師任樂說:“她樂于奉獻、執著敬業的那股勁兒,能帶給身邊的每一名同事正能量。”

“教師是良心活,不能誤人子弟”

“教師是良心活,不能誤人子弟。”姜利上班的第一天,父親就這樣告誡她,這句話她一直銘記在心。

姜利在教學上一直精益求精,認真得甚至有些執拗。為了講好一年級的寫話課“下雨了”,她絞盡腦汁精心準備了兩周,終于等到第一場春雨降落。姜利讓學生們觀察天氣、下雨時人們的表現和雨后的變化,這些精心的安排使學生學會了聯系實際、搜集好詞佳句,課堂也變得十分有趣。

姜利的努力并未止步于單獨的一堂課,這節課的成功讓她對低齡學生的教學方法有了更深的思考。多年來,姜利不斷探索,以“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主線,輻射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制定了小學階段的《養成教育計劃》。

為了塑造學生完整的人格,在一至五年級的教學中,姜利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確立了不同的德育目標:一年級側重坐姿、站姿、行姿等基礎儀表禮儀培養;二年級側重言談舉止禮儀培養;三年級側重校園文明禮儀培養;四年級側重家庭文明禮儀培養;五年級側重社會公共文明禮儀培養。通過日積月累的實踐與探索,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大見成效。

“初中部的教師都愿意接手姜利帶過的小學畢業班,她帶過的學生表達能力、書寫能力都很強,學習習慣很好,小升初銜接也順暢、輕松。”超等蒙古族鄉學校中學部語文教師佟麗娟說。

“榮譽是動力更是鞭策”

姜利把每一名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對待。姜利班上的學生源源生活不能自理,姜利幫著他處理大小便;源源不會握筆寫字,姜利就手把手地教,一遍不會就三遍五遍地重復教,直到會認、會寫。“我不一定能教會他多少知識,但注重從他的品行抓起,希望他將來能有健全的人格,在社會上生存、立足。”看到源源日益燦爛的笑容,姜利的內心是滿足的、幸福的。

對姜利來說,學校就是家。自己帶的班級在二樓,教初一英語的丈夫在四樓,上初二的女兒在一樓,“大多時候都各忙各的,偶爾在課間休息也能碰上”。

“對女兒虧欠太多,一提這些就想哭。”提起14歲的女兒,姜利深感愧疚,讓她欣慰的是,懂事的女兒一直是年級第一名。

國家級科研先進個人、省級首批“四有”好老師、省級語文優秀教師、省級教學能手、市級模范教師……17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付出,姜利收獲家長、同事們信任、肯定的同時也獲得了諸多的榮譽稱號。

“榮譽是動力更是鞭策。”談起自己獲得的種種榮譽,姜利的語氣很平淡。

“這些教師獻身鄉村教育十幾年、幾十年無怨無悔,圖個啥?其實就是對教育的忠誠、熱愛,那份教育情懷已然深入骨髓、深入血脈。”說到動情之處,王樹新有些哽咽。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