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白居易學寫作 文章傳播快又廣

白居易

《楊貴妃》 華三川繪

《琵琶行》 楊力舟繪

白居易的詩作大部分淺白易懂,據說連民間普通的老婆婆都聽得明白。他的詩歌是為現實服務的,從這段話可見一斑:“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而難于指言者,輒詠歌之”,能夠于現實于人民有作用,而一般文體又一時難以描述的,他就用詩歌來表現,可見能夠反映現實是他詩歌的主要功能之一。

當然,反映現實,接地氣,也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做到的,需要高超的藝術手法,而貼近文化傳播規律就是了不起的藝術手法,下面,我們從他的名作舉例說明。

《長恨歌》所反映的歷史背景以及事件很宏大,張力很強,很難把握,它以安史之亂為中心事件,前前后后人物眾多,事件繁雜,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是一部大歷史。

而用一首詩去表現以上內容,就相當于用一篇不足一千字的通訊去報道大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風云,由此就產生了表現內容和詩歌容量的矛盾問題,裝內容太多了,會冗雜;裝內容太少了,會單薄。好的新聞通訊,不一定面面俱到,它要會選擇場面,突出畫面,展示細節。

白居易選的角度很得當,他避開一切的政治軍事大事件,而是從一個女性的命運去著筆,“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一幅青春靚麗的畫面一下子拉近了讀者與歷史事件的距離。試想如果將文筆拉得很遠很遠,從張九齡開始下筆,寫藩鎮制度的設置,唐代邊關政策的演變,畫面雖然宏大,可讀者們已經遠遠地走開。

因此,表現重大題材,不一定馬上就展現風云變幻的畫面,可以從一個人物的特寫入手。當然,這個人物不是普通人物。如果選取一個普通人物,關注度低,讀者也會失去看下去的興趣。

接下來還是畫面,重點在華清池沐浴,“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大唐的盛世,天下的安康,以及統治者對于危機的疏忽,都通過楊貴妃沐浴、歌舞的畫面表現出來,不著一字,卻信息滿滿。整個大唐幾十年的發展史,通過一個女性的面貌或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出來,避免了枯燥,又能提起粉絲的興趣。在當時歷史的舞臺上,楊貴妃才是最博眼球的。

關鍵詞: 白居 易學 文章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