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士”組團去中科院取經

近日,海淀區少年科學院百名小院士走進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參加主題為“體驗高科技 放飛科學夢”的科學活動。

海淀區少年科學院由海淀區教委創辦,共設1個總院、20個分院、100個研究所。每個研究所落地一個中小學學校,配備一名“小院士”,由30名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各個學??萍碱I域的指導教師對其科研進行團隊或“一對一”指導。其中,少年科學院總院院長、各分院院長及小院士均由學生擔任。

機器人未來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嗎?中小學生如何開啟科學研究之路?在現場舉行的主題為“科學研究過程中那些事兒”的沙龍上,小院士們向中科研力學所副研究員、中國力學學會科普部部長郭亮輪番發問。

近年來,人工智能成為了熱門話題,連中小學生都在關心和談論。“機器可以完成那些重復性的、僅靠練習就可以掌握的職業技能,但卻無法取代人類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郭亮說,設立少年科學院,就是要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來自十一學校的初一學生任和是少年科學院的副院長,他最想了解中小學生做科學研究需要注意哪些事項。萬事開頭難。郭亮說,起步階段選擇研究目標是最難的事情,為此建議大家從自己一直關注的領域入手,閱讀該領域內的書籍和文獻。小學階段先搞清楚科學研究是怎么一回事,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關注點;到了中學階段,由于有了數學和物理知識做支撐,可以進一步進行探究。

“科研就是要迎難而上,同學們最好把科學研究發展成一個長期的愛好,而不要使它成了負擔。”郭亮建議,同學們對于自己的新點子要先自己摸索解決方案,再去找科研導師溝通,對研究范圍進行一定程度的簡化,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研究內容。這個過程和科研人員的工作方法是一樣的。

百名小院士還與指導教師參觀了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近距離了解“復興號”、“蛟龍號”、“天眼FAST”、中國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研成果。

在“天眼FAST”展示區,小院士們一邊近距離觀看模型,一邊聚精會神地聆聽解說員的講解。它是目前國際上口徑最大的單天線望遠鏡,將在未來20年左右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為世界天文學的新發現提供機遇。

“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模型剛一"亮相",人群中一陣騷動,這些在10歲到16歲之間、稚氣未脫的孩子們忍不住想要伸手摸一摸“悟空”。由于假期常年熱播的《西游記》電視劇或者動畫電影的影響,孫悟空的大名早就家喻戶曉。

據了解,該活動是海淀區少年科學院“七個一”工程之一。“七個一”工程包括:完成一個科學創新課題研究、落實一次走進中科院科研院所、實現一次走向中科院野外臺站科學考察活動、舉辦一場學術論壇、舉辦一次科技成果巡展、打造一場科技競賽、研發一系列院本課程。通過這些科學探究活動,小院士們將能夠積累科學知識與技能、培養科學精神與態度、掌握科學方法與能力、提升自身科學素養。

活動現場,100名海淀區少年科學院小院士鄭重宣誓:以求真求實為宗旨,理必求真, 事必求是。以科技創新為己任,不斷進取,銳意創新。以嚴謹細致為準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以科學實踐為途徑,百折不撓,持之以恒。努力成為祖國棟梁之材!

關鍵詞: 中科院 院士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