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他們的堅守,是鄉村教育的希望

又是一年教師節。在南京,有這樣一群老師,他們默默無聞,扎根在最底層,用自己的愛心和汗水,將一批批農村孩子培養成才。他們是鄉村教師,他們的堅守,點燃了鄉村教育的希望之火。

浦口鄭素華

堅持5年教孩子們學寫毛筆字

鄭素華老師。

她在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了29個春秋,即使在愛人重病住院期間也依然堅守講臺,5年多來堅持給班上孩子開毛筆字課……她是浦口實驗小學語文老師鄭素華。

2011年11月的一天,鄭素華的愛人住進了醫院,醫生告之為肝癌晚期,病危通知書隨即下達。那天,鄭素華把丈夫送進醫院安頓好,就趕回了學校,因為當天也是三年級語文質量調研的日子,她強忍著痛苦,正常進班復習。這次質量調研,她所在年級全區總分第一,她所教的三(1)班全區均分第一。

愛人患重病5年,多次住院,多次下達病危通知書。一邊是相濡以沫的丈夫,一邊是工作,這5年里,鄭老師奔波于學校和家庭、醫院之間,每天只能睡幾個小時,有時整夜不睡,盡管這樣,她從未耽誤一次學生的補課。

2016年8月,鄭老師的愛人去世,她悲痛后很快收起眼淚,積極投入各項工作,在區語文質量調研中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組織開展的讀書活動捧回了“優秀讀書組織”的銅牌。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鄭素華一直覺得傳統文化的傳承非常重要,為此,她從2012年開始帶領孩子們上毛筆字課,每周兩節,愛人患病期間也從沒落下。她還組織孩子們開展“寫春聯 送祝福”、春聯義賣、游學交流書法等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提高自信,傳承傳統文化。

溧水鄒余貴

左腿高位截肢后重新走上講臺

鄒余貴老師。

備課、上課、整理資料、參加教研活動、為學生答疑解惑……這是溧水區群力中學英語老師鄒余貴的日常。若不是手里拄著的一根拐棍,很難有人意識到,這位精力充沛的教師,其實是一位左腿高位截肢的殘疾人。

鄒余貴1992年6月畢業于南京氣象學院基科系英語專業,之后選擇回到溧水當了一名農村中學教師。2015年1月10日,因為家長會上有兩名學生家長缺席,他放心不下,便騎著電動車前往家訪,眼看就要到達目的地,身旁的渣土車卻猛然向他傾軋而來。等到鄒余貴在醫院清醒過來,他的左腿已經高位截肢。

因為是工傷,他本可長期在家休息,享受優厚的津貼。但他多次向學校提出申請重返講臺,因為“實在放不下那些孩子”。

2016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天,鄒余貴重返講臺。那節課,他看似平靜地把課上完了,實際上,因為站立時間過長,裝有假肢的那條腿和假肢的接觸部位早就磨出了水泡,他硬是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

這兩年鄒余貴的教學成績和以往一樣,在整個溧水區名列前茅。他說:“我真希望自己身體能夠支撐住,能在講臺前站得久一些,讓更多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六合孫華

懷孕快8個月仍站著上課

#FormatImgID_2#

孫華老師。

2012年6月,孫華以優異的成績從揚州師范大學畢業,同年9月以面試第一的成績成為六合區樊集中科希望小學的一名數學老師。當她滿懷憧憬地拖著行李來到學校時,眼前的景象卻給她潑了一盆冷水:學校只有幾排低矮的小平房,最高的建筑是一座兩層小樓;走進教室,還停留在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年代;宿舍年久失修,還有蛇蟲鼠蟻出沒……

“當時確實有些失落,覺得落差挺大的,但是既然來了,就想著試試看。”孫華說,“這樣的鄉村學校,年輕教師來了又走的不少,好不容易有個新教師來,孩子們都會特別興奮,我不想讓他們失望。”

由于學校沒有專業的英語老師,剛進校的孫華除了擔任一年級班主任和數學老師外,還承擔了五年級的英語教學。最多的時候她還兼音樂和信息老師,一個星期28節課。

上學期期末,孫華已經懷孕快8個月,除了每次例行產檢時請假,其余時間都堅持上課。校領導看她肚子越來越大,給她開了“綠色通道”,課堂上累了可以坐著上課,但值班老師去巡課時,總是看到她站立在講臺前。

“她呈現給大家的總是精力充沛的樣子,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強’。”“啥事交到她手上,她總能辦好,她是個‘拼命三郎’!”……看似調侃的話語,卻是同事們對她的最高評價。

孫華說,2014年開始,學校的校舍翻新了,如今的校園特別漂亮。最艱苦的時候她都熬過來了,未來她依然會堅守在這一夢想開始的地方,和這所鄉村學校一起成長。

關鍵詞: 南京 鄉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