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實驗室里的深情“表白”
 校園內外

  本報記者 許 茜

  “同學們,看——這個東西是什么?”北京理工大學爆炸實驗室一位老師指著身邊一個“大罩子”問起身邊的中學生。

  “我在地鐵里見過它!”一個戴眼鏡的初二學生搶著說。

  “是的,這就是柔性防爆材料,我們在地鐵站就能看到這種防爆工具。”說著,老師搬起防爆“罩子”,讓一個學生把手中的礦泉水瓶放在下面當“炸彈”,然后在上面放上“罩子”。“這樣一罩,就能減輕爆炸的威力。”

  這一幕就發生在北京理工大學爆炸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內。日前,這里舉辦了一場主題為“走進爆炸科學,沖擊科技未來”的公眾開放日活動,向公眾科普爆炸科學與技術方向知識。

  這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當日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小學者”——北京五十五中學、十一學校、理工附中等百余位中學生。

  閆雨涵是北京五十五中一名高一的學生,雖是個“萌妹子”,但對爆炸的興趣一點不比男生少。在爆炸科普講座上,看著屏幕上播放的爆炸視頻,她愣是看出了神。“爆炸很神奇呢。高考如果能考來北理研究導彈,很有意思呀!”她托了托眼鏡對記者說。

  讓閆雨涵入迷的科普講座,是當天活動的“重頭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馮順山教授作了題為“爆炸科技在國防和國民經濟中的應用”的精彩報告。

  報告從生活中的爆炸現象(氣球爆炸、燃氣爆炸)入題,簡述了爆炸的概念、分類。從黑火藥講到金屬氫、全氮化合物,綜述了爆炸科技的發展概況。同時介紹了常用的爆炸研究技術手段,包括激光干涉測速、脈沖X射線攝影和爆炸虛擬測試技術等。最后,介紹了空氣沖擊波、巖石爆炸、爆炸驅動飛片、爆炸聚能效應等爆炸科技的應用。

  與科普講座同時舉辦的還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展。在這里展出了北京理工大學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國防與民用科技創新成果,包括CL20炸藥、破甲彈、穿甲彈、殺爆彈、電磁脈沖炸彈、燃燒彈、干擾彈、禮花彈、防爆袋等。

  本次活動還特別向公眾展示了實驗室在爆炸與防護領域的軍民融合科技創新成果,包括爆炸合成金剛石、爆炸噴涂、爆炸焊接、爆炸燒結、旋轉爆轟發動機、柔性防爆技術、3D打印防護材料、金屬水等。

  活動的最后,大家參觀了百米長爆炸管道,充分了解了爆炸安全試驗研究中所用的設備裝置及其測試方法。專業教師向大家實際動手演示了含能材料的密度測試、爆炸物品閃點測試、防護材料的硬度和粗糙度測試、3D打印防護材料實驗、粉塵爆炸點火能量和粉塵最低著火溫度試驗以及輕氣槍打靶實驗等。

關鍵詞: 實驗室 深情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