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成年人遇家暴虐待可撥打96156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由市民政局、市高級人民法院、市教委、市公安局等11家單位聯合主辦的“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昨天啟動,北京市“96156”未成年人非緊急救助保護熱線昨起正式開通。該熱線將承載本市大部分困境未成年人事件信息受理、咨詢工作。同時,本市將在西城、通州、豐臺等五個區開展未成年人緊急庇護安置試點,未成年人緊急庇護救助將交由街道(鄉鎮)開展,實現就近庇護安置。

全市現有1.1萬名困境兒童

根據市民政局相關文件,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缺乏親情關愛和有效監護,需要政府和社會重點關注關愛的兒童。

而困境兒童則可分為四大類,包括因家庭貧困導致生活、就醫、就學等困難的兒童,主要包括城鄉低保家庭兒童、城鄉低收入家庭兒童等;因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遭受虐待、遺棄、意外傷害、不法侵害的兒童,主要包括孤兒棄嬰、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流浪兒童等;因罹患重病或身體殘疾導致康復、照料、護理和社會融入等困難的兒童,主要包括殘疾兒童、重病兒童、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等;因其他特殊原因導致陷入臨時困境的兒童,主要包括打拐解救兒童、臨時失去家庭依靠的兒童等。

截至2016年8月,本市共摸排出留守兒童及困境兒童10618人,其中城鄉留守兒童433人,困境兒童10185人。

如今,對于這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有了更加暢通、便捷的保護渠道。依托原有的96156北京市社區服務熱線,從昨天開始,該熱線搭載了未成年人非緊急救助保護功能。據市救助管理中心調研員靳林德介紹,所謂的非緊急救助,就是除了撥打110以外的一些非緊急情況,“打110通常是緊急事件,比如發生家暴、虐待、遺棄等行為,傷害到了未成年人身體。而如果發現有未成年人缺乏合理的監護,造成未成年人陷入困境,都可以撥打96156反映,由專人進行登記后,派發到相應屬地的救助站,屆時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社工等會第一時間開展救助工作。”

五區將試點未成年人緊急庇護安置

今年,本市將探索困境兒童救助保護和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下沉途徑,擬在西城、通州、豐臺等5個區開展緊急庇護安置試點,將未成年人緊急庇護救助交由街道(鄉鎮)開展,實現就近庇護安置。

靳林德表示,目前本市未成年人救助工作主要依托于各區救助站,而這些救助站主要用于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安置工作,位置也相對比較偏遠。而對于需要緊急庇護的未成年人,包括陷入困境、遭受家暴等情況的老年人、婦女等,救助工作在原則上要靠近社區,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盡可能在社區內解決救助問題。“比如我家住新街口,我遭受了家暴,可以就近到社區的緊急庇護安置點求助,而不用大老遠跑到陌生的救助站去。”

“當然也不見得一定要在社區,也可以依托于鄉鎮、街道,建立緊急庇護安置試點,輻射周邊的社區。從目前來看,真正需要進入到庇護場所安置的人員數量還不是太多,緊急庇護安置點的數量還有待下一步調研之后再確定。”那么,緊急庇護安置點將有哪些人員配置?靳林德表示,有幾類人員必不可少,社工、律師、家政人員等,“當然也歡迎心理咨詢師、教師來介入庇護過程,形成合力幫扶。”

以西城區為例,今年西城區擬開設兩個緊急庇護安置點,其中一處位于什剎海地區。據北京和風社工事務所負責人張瀟介紹,西城區的緊急庇護安置點將配備孩子的起居室、食堂、兒童活動空間、洗漱間等生活設施,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庇護點的具體位置還在進一步規劃當中。

每個社區都將設置兒童福利督導員

為了更好地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本市還將在居(村)委會明確設立專兼職兒童福利督導員,包括兒童主任、兒童福利督導員或兒童權利監察員,擬在全市范圍內推廣。以西城區為例,該區的兒童福利主任將由區民政干部擔任,全區200多個社區都將有自己的兒童福利主任,下個月還將啟動專干培訓會,未來還可能納入社工力量擔任未保專干。

這些兒童福利督導員的職責有哪些?靳林德表示,“兒童福利督導員首先要掌握本社區內的困境兒童數量和基本情況。其次,一旦發生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事件,他們要第一時間發現,并落實強制報告機制,第一時間報警。”在后續的介入工作中,兒童福利督導員都要全程跟進。

困境兒童檔案一年更新四次

對于已經摸排出來的10618名留守兒童和困境未成年人,每人的基本情況都已進行了詳細登記,實現了一人一檔。除了記錄個人基本信息外,困境未成年人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情況、困境未成年人的身體傷害與衛生健康、心理狀況、行為表現等項目都有檔可查,并評定了風險等級。通過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幫扶項目,以區為單位,將每一個對象分別由全市14個社工事務所對接,并落實到每個社工事務所的責任人,逐戶開展對口幫扶。

以西城區為例,該區974名困境未成年人由北京和風社工事務所對接。據該事務所負責人張瀟介紹,社工們將困境未成年人的困境程度由高到低分為紅色、粉色、黃色、綠色4個級別,其中紅色檔為亟須解決的對象,將第一時間開展幫扶工作。根據每個困境未成年人的家庭特點,派出一名專業社工進行幫助。靳林德說,每個季度,對口幫扶的社工都要重新入戶,對保護對象做一次檔案更新,“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精準地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幫助,我們的工作困難點在哪,也能知道未來工作重心在哪。”

困境未成年人年底納入有效監護

除了開通96156未成年人非緊急救助保護熱線、開展未成年人緊急庇護安置試點、設置兒童福利督導員等亮點舉措以外,今年本市還將進一步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加快建立“家庭監護為主體、社會監督為補充、國家監護為保障”的三位一體監護機制。同時,通過開展為期一年的“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全市1萬多名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兒童年底有望全部納入有效監護范圍。

根據《北京市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今年1月至9月為集中行動階段,各區要集中開展專項行動,強化有關單位和人員的強制報告意識,加強對留守兒童及困境兒童監護人的監督和指導,組織和督促受委托監護人簽訂《北京市留守(困境)兒童委托監護責任確認書》,及時發現和保護處于無人監護等困境的兒童,嚴厲打擊遺棄留守(困境)兒童等監護侵害行為,為留守兒童及其他困境兒童提供針對性幫扶。

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力爭到2017年底本市所有城鄉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全部納入有效監護范圍,杜絕留守(困境)兒童無人監護現象,有效遏制監護人侵害留守(困境)兒童權益行為,切實兜住我市留守兒童及困境兒童的人身安全底線。同時,通過引入專業社工力量,開展留守兒童和需要緊急庇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幫扶項目。圍繞留守兒童數量和部分需要緊急庇護的困境未成年人需求,做好社區、家庭和社會的宣傳,開展親子教育、親職培訓、家庭關系融合教育、家庭暴力防范教育項目等活動,定期走訪兒童家庭,了解兒童生活、學習、心理情況,掌握轄區留守、困境兒童動態情況。

本市還將編制未保工作服務案例手冊,向16區救助管理站、服務于留守兒童和需要緊急庇護未成年人的社工事務所發放;引入社會力量圍繞留守兒童興趣愛好培育、安全防范項目開發、志愿服務項目等開展多形式的關愛保護活動,營造全社會關注、關心留守兒童和困境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圍。

研究建立兒童評估體系,制定標準化救助服務標準。聯合相關專業機構共同研究北京市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遺棄或監護不當、監護缺失、監護不力等包括留守兒童在內的困境未成年人的評估體系,編印成冊,指導全市留守兒童評估工作。同時擬制定《未成年人社會保護服務介入與評估標準》和《家庭暴力受害人員救助服務標準》兩個標準化制度,通過形成標準體系框架,嚴格落實工作程序,使管理素質與服務能力得到提高。

繼續加強重點個案工作指導。依托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與市法院、檢察院、公安、教委、人社等部門和婦聯、共青團、殘聯等群團組織的聯系,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暢通兒童司法保護、學校保護、家庭監護、國家監護等處置環節,形成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合力,做好重點個案處置和個案完結整理匯總工作。引入社工、法律、心理、醫療等領域的專家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個案研究和處置。提高社工實務能力和研判工作技巧,做好個案受害人的調查評估,使之成為與公安筆錄、法醫鑒定等共同構成審理案件的依據,有效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告訴北青報記者,在未成年人監護過程中,家庭是責任主體,家庭是第一位的,而當家庭監護缺失的時候,學校、社會、政府等角色就要及時補位,發揮合力的作用,這就是合力監護。

“當兒童處于困境的時候怎么辦,國務院的意見明確規定,要求建立強制報告機制。跟兒童打交道的社區、學校、政府、社會組織,老師、醫生、干部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報告他的處境,有關部門要及時進行處置,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落實兒童利益最大化、優先化的要求。”王金華說。

 

關鍵詞: 爺爺 三大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