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爐再造”的干部當“以蛻為進”

《人民的名義》中,達康書記辦起“回爐班”,劇情引來一片叫好聲。現實中,陜西再現這一場景:旬陽縣國土局7人領導班子集體被免職后被“回爐鍛造”。5月3日上午,旬陽縣第一期“回爐鍛造班”開班,15名學員接受集中培訓教育,其中包括“最差領導班子”——縣國土局原黨組班子7名成員。(5月9日《人民日報》)

“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于一人之義也”。晉秦殽之戰,秦國戰敗,三個統兵將領被擒后釋返,秦穆公非但沒有對其施以刑法,反而“不以一眚掩大德”,重新對其委以統軍重任,留下一段用人佳話。 重視人才、愛護人才、能用不棄,給有疏失、有缺點的人才“回爐再造”的機會,可激發創新創業激情,讓選人、用人制度更加完善。

“回爐再造”是“惜才”是“厚愛”,但絕不是問題干部肆意妄為的“避風港”。黨員干部不能抱著“將功抵過”“法不責眾”的消極心態對待工作、對待群眾,認為出了問題還可以“回爐”,“再造”之后又是一條“好漢”。“回爐再造”是再給機會,更是嚴重警告。

什么樣的干部需要回爐?或是品性不端、或是作風不嚴、或是工作不實,條條都是“死穴”,如果任由其肆意發展下去,都會摧毀黨員干部,甚至致其粉身碎骨。讓問題干部“回爐”,說明其還“有救”,“懸崖勒馬”一把,或許還能夠重整旗鼓。但是,這些都不能夠淹沒干部問題的嚴重性與處置措施的嚴肅性,“回爐再造”不是“躲過一劫”而是嚴重警告。

俗話說,“瓜無滾圓、人無十全”,人難免有過失過錯,有則改之善莫大焉。但是改之的前提是認之、反省之,深刻認識工作、作風中的毛病、問題和不足,認識“被回爐”的嚴重性,做到“知恥而后勇”。在“回爐”期間認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認真加強黨性修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認真做好實干規劃,為“再造”之后的工作落實打下基礎。

“被回爐”的問題干部絕不能僥幸,“回爐”不是萬事大吉,而是敲響警鐘,讀懂“回爐再造”的警示意義,才能助力干部“改頭換面”。

關鍵詞: 干部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