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仰洗禮破解能吏腐敗

面對絡繹不絕的送錢送物者,河南省安陽市人社局原副局長盧銘旗“頗有原則”地給自己定下“三不收”的規矩:關系不好的不收、信不過的不收、家庭困難的不收。(《中國紀檢監察報》,5月7日)

近日,一則《“三不收”局長的蛻變之路》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響。一個曾經十分厭惡送禮者的領導干部,一個曾經為了躲避送禮者不惜關掉手機、拔掉電話線的“英模老兵”,卻因為區區的500元紅包而走向墮落,最終自毀前程,著實讓人扼腕。

其實,像盧銘旗這樣的“能吏腐敗”案件,在十八大以后我們看的太多太多。一汽原董事長徐建一、云南省委原副書記仇和、福建省原副省長徐鋼、中石油總原經理廖永遠、上海市政府原副秘書長戴海波,無錫市濱湖區委原書記、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黨工委原書記朱渭平……這樣一大批曾經頂著“明星”光環的能吏,卻始終難逃鋃鐺入獄的命運,難道真的如很多人所言,能吏腐敗是一個歷史性難題嗎?

其實并不然,能吏腐敗雖然在各個朝代中都屢見不鮮,但是干部的能力與腐敗卻并沒有必然的聯系,絕不能因為少數“害群之馬”的腐敗,而片面的做出論斷。

筆者認為,能吏腐敗歸根結底還是在于領導干部自身出了問題,所謂的“能吏腐敗是歷史難題”其實是經不起仔細推敲的。從盧銘旗的腐敗歷程來看,從曾經十分厭惡送禮者、為了躲避送禮者不惜關閉手機、拔掉電話線的一個堅守絕對原則的“英模老兵”,變成一個荒唐透頂,自我麻醉的腐敗分子,其原因難道不就是思想防線被攻破的結果嗎?一個小小的500元紅包,一句簡單的“逢年過節,人情交往”就讓他放松了警惕,這能夠怪“能吏”嗎?若不是他自己經不住誘惑、守不住防線,能夠被一個小小的紅包所擊倒嗎?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領導干部應當堅定信仰,在誘惑面前保持應有的定力,能吏尤其應該如此,只要能夠把好“第一次”關口,守好“第一道”防線,在誘惑面前能夠始終保持“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初心,自然能夠在考驗面前穩得住心神、站得住腳跟、挺得直腰桿。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