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

“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對一個城市來講,只有把人才留住,才能真正為城市經濟發展做貢獻。已經搶到在寧高校四成以上畢業生的南京,要如何留住人?

為了追隨來東大讀博的男友,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付宗燕已經將戶口落到了南京市人才市場。正忙著到處面試的她告訴記者,工作、住房都是面臨的現實問題。

南京理工大學學生處副處長王渤說,“搶人大戰”不是“一錘子”買賣。“人才政策是氣候,產業結構是土壤,高校畢業生是種子。只有氣候適宜、土壤肥沃,種子才會生根、發芽,最后長成參天大樹,生產果實回報社會。”他認為,氣候的變遷和土壤的形成是有一定過程的,缺一不可,人才生態環境的構成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去年年底,南京發布信息,將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為發展方向,加快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化服務業主導產業優化升級,構建“4+4+1”的主導產業體系。打造新型電子信息、綠色智能汽車、高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四大主導產業;打造軟件和信息服務、金融和科技服務、文旅健康、現代物流與高端商務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阿里巴巴、格力電器中央空調智能制造基地、全球頂尖半導體產業基地楷登電子等一批行業巨頭將落戶南京。“這樣的產業布局對于畢業生的‘生根發芽’將非常有利。”王渤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邱建新認為,政府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還要考慮引進人才的層次、結構,把產業規劃和人才引進規劃匹配起來。“一味不設門檻地搶人,只會形成人才的同質化競爭,導致有的崗位沒人干,而有的崗位人太多,最終造成人才離開。”

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陶琎在南京創業4年。他認為,留下人才,需要寬松的創業創新環境,需要政府徹底轉變觀念,從管理型政府轉型為服務型政府。他說,南京各級政府對大學生創業非常支持,但政策上還有完善空間,“比如對于我們這種發展到一定階段,很有潛力和空間的企業,也可以多加關注。”

在南京林業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南京房地產學會副會長孟祥遠看來,居住問題是留人的關鍵。目前南京的“寧聚計劃”在各個方面考慮得都比較周全,為大學生提供租房補貼等。未來還可以通過大力建設公共租賃住房、人才房,降低置業門檻,“政府可以拿出資源,解決新南京人的居住問題。”

南京郵電大學學生處處長胡玉東認為,人才能否留下來,還要看城市能不能提供好的教育、醫療、養老等配套的公共服務和保障。“比如,我們的學生在仙林學習生活了4年甚至更長時間。走出校門,如果能在周邊住下來,并且孩子上學問題、自身以及父母的醫療問題、養老問題都能夠解決,他們怎么可能再跑到其他地方去?”

邱建新提出,除了優化產業結構,人居環境、用人單位的制度建設等都要進行優化。“如果一個城市交通不便、環境臟亂差,怎么留得住人?”另外,現在的80后、90后對公平、公正的環境和待遇尤其看中,也非常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單單靠加班文化、狼性文化很難留住他們,“政府和用人單位要一起進行制度優化,讓他們感受到關愛。”

關鍵詞: 引才 引智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