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三年騰退47處直管公房類文物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西城區獲悉,本月初,西城區15處直管公房類文物張貼騰退公告,正式啟動騰退,包括譚嗣同故居、林海音故居等市區級文保單位。根據計劃,西城區選取47處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直管公房類文物進行騰退保護,2020年修繕后全部亮相。

根據此前的摸底,西城區181處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82處文物普查登記項目中,作為大雜院用于居民居住、處于不合理使用狀態、存在安全隱患的文物共有165處,其中包括34處會館和名人故居。對此,西城區編制出臺《“十三五”期間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行動計劃》,選取47處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直管公房類文物進行騰退保護,涵蓋了西城區全部認定為文物的28處會館和名人故居,并以此推動一批社會單位管理的文物騰退保護。“從直管公房類文物入手,可以用公共財政資金解決文物保護和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孫勁松介紹,具體操作上,直管公房類文物騰退參照棚改騰退的政策和標準,政府依法發布騰退公告,將騰退列為文物保護措施;文物管理使用單位依據公告與居民解除租賃合同,并由政府籌集資金和對接安置房源給予補償安置。

根據這種方式,去年西城區完成沈家本故居、楊椒山祠、太原會館、東莞會館和龔自珍故居等17處直管公房類文保單位的騰退。其中沈家本故居僅用10個月便全部完成騰退,明年修繕一新的沈家本故居將作為法制名人博物館對外開放。

本月月初,西城區又有15處直管公房類文物正式啟動騰退,包括瀏陽會館(譚嗣同故居)、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安徽會館、宜興會館、云南新館、梅蘭芳祖居、梁詩正舊居、華康里、三清觀、珠寶市路西商店、大柵欄西街路西商店、聚順和棧南貨老店、梨園公會、云吉班、錢市胡同等市級和區級文保單位,涉及460余戶居民。孫勁松表示,自從騰退公告張貼兩周以來,整體騰退進度接近50%,個別項目已達到90%。

探訪

林海音故居九成居民騰退

南柳巷40號和42號,兩處普通的院落就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故居,同時這里也是西城區文保單位晉江會館。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時,晉江會館已有九成居民完成騰退。

40號院內的墻上張貼著騰退公告。公告顯示,晉江會館的騰退獎勵期從12月4日至明年1月12日,共40天。在此期間騰退的居民將可獲得提前搬遷獎和工程配合獎等獎勵,定向安置房源位于豐臺、大興、房山和昌平。

院里絕大多數住戶已經搬走,房門上著鎖,不大的院子顯得格外安靜。曾經規整的四合院已經被各種臨時搭建的房屋擠占,變成居民的廚房和住所,不過北房仍是老房子,沒有太大的改觀,齊整的魚鱗瓦錯落有致地疊壓著,在藍天的襯托下顯得古色古香。院內還有兩棵粗壯的老槐樹,據說夏天的時候枝繁葉茂,槐花沁香。林海音就是根據兒時在此生活的經歷,寫出小說《城南舊事》。

“這個院子的居民大部分很配合政府的騰退,前幾天就交了鑰匙搬走了,這里修繕之后肯定會更好。”住在南柳巷的一位老街坊感慨地說。

距離晉江會館大約1公里外,位于南半截胡同的紹興會館也將在明年啟動騰退。紹興會館占地較大,魯迅先生曾在此居住了7年,先后創作了《孔乙己》、《藥》、《一件小事》等作品。

青磚灰瓦的外墻,紅漆對開的院門,老房屋頂的衰草,如果不是一塊“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這個大雜院并沒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走入院中,如迷宮般的小徑分割出幾個院中院,搭建著各類房屋。

院內南房的楊大媽已經76歲,在紹興會館住了50多年。“我剛搬來的時候這里住著20多戶,現在已經有40多戶了。”楊大媽說,過去院里有月亮門和魚池,挺敞亮的。“一直聽說這里要騰退,如果政策合適我們也希望改善居住條件,人老了出門上個廁所特別費勁。”說完,楊大媽走進昏暗的廚房做午飯。

關鍵詞: 西城 公房 文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