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突進并購:金額創新高 并購金融模式受關注
 本周一,融創632億收購萬達89個項目;上周,萬科551億收購廣信旗下資產。近期,房地產行業幾筆并購交易在金額、體量等方面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房企并購要隨時面對可能出現的“冰山”、“暗礁”和反復無常的“氣候”。近日,融創投資樂視、收購星耀五洲均遇到了麻煩或阻滯。即使是海外并購,復星、海航也受到了考驗,成熟的并購金融體系亟待建立。

  打包并購、深度合作

  7月10日上午,萬達商業、融創中國聯合發布公告:融創中國以295.75億元收購13個萬達文旅城的項目91%的權益,并以335.95億元收購萬達旗下的76個酒店,交易的總額近632億元。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轉讓項目能大幅降低萬達商業的負債,并進一步實現輕資產化運營。”

  萬達城體量巨大,一個亟待“變輕”的萬達,似乎已不愿等待資產包中土地部分緩慢升值去化。

  獨立評論人喬新峰表示,從萬達集團目前手頭資產來看,重資產項目主要就是萬達廣場、萬達文旅城和萬達酒店,此舉意味著萬達“輕資產”轉型的全面深化。

  公告稱,雙方還將在電影等多個領域進一步合作。“這是否意味著老孫已經在為樂視的投資找退路?這只是目前市場上的猜測,但可以期待的是,也許樂視影業和萬達影業未來有巨大的合作空間。”一名熟悉融創的業內人士說。

  近期,樂視網宣稱將改組董事會,孫宏斌被提名為非獨立董事,開始走上臺前。而融創的全產業鏈業務經營模式正在搭建,融創此前已經收購樂視電視、樂視影業。

  在北京,華僑城北方集團與泰禾華北區域簽署的一份戰略合作協議,也頗讓人關注。泰禾相關人士表示,雙方將在文化、旅游、地產、醫療、教育及特色小鎮等多個維度上,整合資源,合作開發。

  這次合作是否會涉及此前華僑城意欲轉讓的豐臺地王,也受到市場關注。6月8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掛出一條深圳華僑城轉讓北京僑禧投資有限公司49%股權的掛牌信息,此后,華僑城又撤掉了他們在交易所的掛牌信息,當時有市場消息傳入伙方是泰禾。

  一位熟悉泰禾的相關人士表示,目前華僑城與泰禾雙方應該是達成整體戰略上的合作協議,具體項目上的合作應該還在進一步洽談中,暫時不便對外透露。

  收購涌現“大手筆”

  近日還有多家房企發布了并購方案,最受關注的,是6月29日,萬科以551億拿下廣信房產旗下的拍賣資產,其中核心資產為位于廣州市核心區域16宗可開發土地。

  萬科如此大金額的收購,尚屬首次。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萬科發動如此大金額的收購很罕見,這意味著萬科步入郁亮時代后,對于企業擴張的模式會有很多新舉措。

  陽光城近兩個月并購金額均超過百億。5月以來,陽光城接連拿下廣州、武漢、成都和北京多個項目。同時,龍湖地產、新城控股等多家房企也都通過收購、并購斬獲多宗地塊和項目。據克而瑞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泰禾集團今年上半年中獲取的12宗土地中有9宗都是收購完成的,

  有人買,有人賣,最近SOHO中國正在尋找北京光華路SOHO2和上海凌空SOHO的買家。加上近期售出的上海虹口SOHO,今年,SOHO中國整售項目所獲現金將超百億。

  資產消化風險

  面對大額并購,融創如何對這些項目進行收編,并付出超大筆的并購金額,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孫宏斌近日透露,收購萬達業務的資金完全來自融創自有資金,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賬上還有900多億元現金;融創在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業績為1100多億元,全年銷售額將超過3000億元。

  難以掩飾的問題是,融創的負債率在不斷攀升。根據2016年年報,截至去年底,融創中國總負債2577.72億,凈負債率121.5%,而2015年融創中國總負債為960.89億元,凈負債率75.9%。

  今年初融創150億元注資樂視,還先后拿下天津、重慶和大連等處項目,總價合計超155億元,到現在632億元接盤萬達項目,今年融創中國對外并購耗資已逼近千億。

  樂視的債務問題,正在給投資樂視的融創帶來麻煩。此外,融創收購星耀五洲也遇到了阻滯,其收購天津星耀80%股權及債權的通函,寄發時間延遲兩個月。對此,融創中國解釋稱,其需要更多時間編制須載入通函的資料,包括但不限于天津星耀的經審核財務資料。

  對于目前勢頭強勁的融創來說,星耀五洲的巨大體量仍不能小視。星耀五洲總建筑面積約為412萬平方米,竣工的部分年久失修、半完工的建筑需推倒重建,再加上尚未開工的區域,擺在融創面前的工程量巨大。

  而對于近日萬科大手筆收購,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廣東國投旗下廣信資產閑置近20年,后續債權債務、法律糾紛問題極為復雜,萬科后續要處理和盤活這些資產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

  公開資料顯示,廣東國投破產案是首例涉及大量境外債權的破產案,境外債權金額超過80%。標普分析報告稱,萬科收購的這批資產消化期可能較長。

  海外并購資金擔憂加劇

  國內房企并購隱現資金擔憂的同時,房企在海外大規模并購也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目前中國房企的出海熱度雖受到資金管控影響,不過總體規模還很大。去年整年中國房企對海外投資大概在350億美元,但今年上半年出海投資額已接近去年全年。”第一太平戴維斯海外投資部負責人王堯表示。

  如今中國房企不再滿足于單純地產并購,而是與海外市場在技術、資源等方面深入對接。有媒體報道,萬科正在洽商加入一個由厚樸投資管理公司和高瓴資本領軍的財團,競購新加坡物流設施供應商普洛斯。

  一名萬科人士表示對此并不知情。不過,國內企業掀起的國際并購潮中,以萬達、海航、復星為代表的海外收購內容更為多元,中國房企的海外開發進入了明顯的產業資源整合周期。

  不過,國內對于房企海外投資并購的擔憂正在加碼。此前,萬達電影與復星股價下跌就受此影響。據悉,銀監會重點關注所涉及并購貸款、“內保外貸”等跨境業務風險情況。在中企海外并購中,不少規模數十億美元收購的項目,不僅給出了高溢價,還要承擔巨額虧損與債務。

  對于和融創632億的交易,王健林表示,“這次回收資金全部用于還貸,萬達商業計劃今年內,清償絕大部分銀行貸款。”

  王堯建議,由于海外并購金額巨大,可以引入海外銀團貸款。

  并購金融模式亟待建立

  大手筆并購少不了金融介入。一些房企在海外并購的做法已經日趨成熟。如萬達在海外并購時,采取合營公司的方式,集中負責在區域收購及發展地產項目。普衡律所預計,中國房產商將會更多地采用基金以及金融產品等間接投資策略,而不是獲取房地產的直接所有權。

  在國內并購上,融創、陽光城等擅長并購的房企,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并購金融體系,擅長融資創新及債務結構優化。

  明源地產一名分析師表示,在并購資金來源上,支撐融創業務快速擴張有三大法寶:一是快周轉模式下占用上下游伙伴的資金,二是快速銷售獲取客戶預收賬款,三是以中長期為主的借貸。此外,融創還擅長通過采用永續資本證券控制資產負債率。融創甚至通過信托模式籌集發展資金。

  該分析師表示,陽光城在探索融資創新、優化債務結構上也有不少舉措,除長期借款外,陽光城還通過設立資管公司、發行債券實現融資,此外,積極嘗試并購基金、資產證券化、中期票據等多種創新融資方式,陽光城2016年整體平均融資成本下降到了7.35%。

關鍵詞: 新高 金額 模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