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萬科告訴我們的事情:上市本身是把雙刃劍
本周,萬科發布公告稱,萬科股東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正籌劃受讓公司股份的重大事項,截至目前,具體細節尚未最終確定,且最終需按程序批準。經申請,公司A股股票(萬科A,000002)于2017年6月7日起停牌,停牌時間預計不超過5個交易日。公司債券正常交易。

  根據6月8日的消息,深圳地鐵集團此番應是受讓恒大所持有的萬科股權。至此,持續了快兩年的大戲“萬寶之爭”終于落幕,萬科在關鍵時刻找到了最合適的股東深圳地鐵。

  然而,萬科最終能夠成功從股權之爭中完美謝幕,只能說一句命好,并不能給后續遇到惡意收購的上市公司提供任何幫助。萬科的運氣好在于,一是監管部門最終還是介入了調查,險資用途被要求規范,寶能已經無力再有其他主張;二是及時找到了深圳地鐵這個“金主”,完美地符合了國資委、萬科管理層等多方對于萬科股東的希冀。

  實際上,從萬科股權之爭上,至少可以看到以下幾點教訓。

  第一,上市公司本身要認清,上市本來就是一把雙刃劍。萬科之前的股權結構過于松散,給了包括寶能在內的其他“野蠻人”以機會。這使得以寶能系為代表的險資資金,憑借其龐大的資金優勢,甚至采取杠桿的策略來大舉投資布局。萬科股權之爭,同時也給部分不注重股權結構、不善于提振股票市值的上市公司提了一個醒,要注意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第二,上市公司股權松散的結構,容易引起管理層的“內部人控制”嫌疑。股權分散型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大都掌握在管理層手中,由此產生“代理問題”。萬科在面對股東質疑的時候,給出的解釋并不是特別有力。曾經的大股東華潤的臨陣倒戈,更是給股權之爭增加了不少懸念。管理層對股東的義務如何交代?管理層權力過大的問題,尚待解決。

  第三,我們在討論萬科股權的同時,也要清楚地意識到,萬科從股權結構上講,仍然是國資背景的一家公司,華潤作為萬科曾經的大股東,在寶能大舉攻城略地的時候,出于單方面私利或者私憤而置若罔聞,導致市場波動。從根本上說,不僅沒有做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甚至在聯手寶能時被質疑導致國有資產流失。隨著混改的進行和PPP的推廣,央企未來還會有其他領域的投資和控股,監管層應該逐步完善相關的規則,保證國有資產不會因央企管理層的錯誤出現無謂的流失。

  作為中國最優秀的上市公司管理模本,曾經被選入哈佛商學院案例的萬科,在經歷了這一次事件之后,盡管管理層被保住了,但未來如何發展,如何調整和解決之前存在的問題,仍然是留給管理層團隊的一個很大問題。監管層也應該從萬科股權之爭這一事件中,尋找到更多監管的重要節點,為以后發生類似事件時提供參考。

關鍵詞: 萬科 事情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