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工匠:見證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體量最大的建筑

▲項目樓頂的坡度達到38度,寧衛東和突擊隊員們半趴半跪檢查混凝土的澆筑質量,為下一步施工做好準備。

項目即將開始幕墻施工,寧衛東天天都要在施工區域反復檢查,做到心中有數。

▲雖然已經安裝了工程電梯,但突擊隊員們卻更愛“爬樓梯”。大家逐層巡視,保障施工質量,一天下來要上下幾十層樓。

▲午后時分,室外的施工作業面氣溫達到30攝氏度。登高遠眺,北京城區的高層建筑清晰可見。而北京新的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設者們的手中崛起。

▲項目前廣場上,寧衛東率領突擊隊員們搶運木料。

工間休息,突擊隊員們在工地旁散步。大家總喜歡聚在寧衛東身邊,與他分享多年堅守建設一線的經驗和故事。

▼巡視工地,組織各部門開會,寧衛東忙一圈兒下來早已過了飯點兒。在辦公室里吃口盒飯,看看手機里女兒的照片,成了他最好的休閑。

文/本報記者 王東亮 攝/本報記者 饒強

4月23日,星期日,卻照例是北京城建集團城市副中心A1項目經理寧衛東和他團隊的工作日。

“保證年底市委機關順利搬遷進駐,我就必須爭分奪秒把房子蓋好。”早上7點多,寧衛東持筷挑起泡爛了的方便面,眼睛卻盯著辦公室門邊上那張五顏六色的工程平面結構圖。

“這張結構圖本是白底黑線。”兩次受命建設市委辦公樓的寧衛東告訴記者,去年四月辦公區建好后,這張平面圖就掛上了。完成一根工程樁,他標上紅色,打完一塊底板畫上黃色,地下一層施工描上綠色,出正負零抹上藍色,久而久之,各色疊加成一張紫色厚重的工程重彩。

雖是周末,當日工作計劃卻寫滿了三頁紙。

爬上樓頂,沿著市委辦公樓對稱的軸線兩望,細心地查看物料堆碼和施工質量。“越是樓頂、地下這種人來得少的地方,越要嚴控建筑質量。建一座完美的大樓,才對得起期許和良心。”對施工進度、質量的要求近乎苛刻,寧衛東的執著,在建起一座座大廈的同時,也樹起了屬于他的豐碑。

這支負責城市副中心A1工程項目建設管理的北京城建集團寧衛東青年突擊隊,90名隊員中,35歲以下的青年有55人,共產黨員26人。這個敢于擔當、苦干巧干的團隊,帶領數千名工人、協調上百家公司企業,僅用92天就完成30余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A1工程主體結構封頂。

城市副中心A1工程質量要求高、施工條件不利、工期特別緊張。工程質量目標為“魯班獎”,施工場區地形復雜,施工區域土壤重度液化,因功能規劃調整設計圖紙三易其稿,工程在區域建筑面積最大卻開工最晚……

“面臨這么多難題,你不打怵嗎?”記者問。

“我也著急上火啊!”摘下火紅色安全帽、露出花白頭發的寧衛東對記者說:“我才40多歲,這一頭白發就是為工程急的啊。”

在困難和挑戰面前,寧衛東帶領全體青年突擊隊員沉著應對。設立“黨員責任區”、采用先進施工工藝和組織模式,用責任和擔當,在副中心建設工地上奏響了新時代的“筑城序曲”。

城市副中心A1項目黨支部副書記王守娟是位“老城建”,苦累難的活兒干過不少,但A1項目還是讓她記憶深刻。

突擊隊剛進場時正值嚴冬,突擊隊員、項目生產副經理褚炳鋒帶著60名工人進駐現場,他們住在集裝箱內,在零下10攝氏度的氣溫下,僅用15天時間就組織完成了現場1600米硬質圍擋的砌筑搭設。

去年9月11日凌晨,30多輛混凝土車、24臺樁機、30多臺汽車吊正在進行基礎樁施工,大雨突然傾盆而至,基坑里的混凝土車、汽車吊全部被困,危急關頭,褚炳鋒帶領10多名突擊隊員,當機立斷,立即組織混凝土澆筑,迅速協調吊出陷在泥里的汽車,再緊急安排抽水……當所有車輛和人員都回到安全地帶時,已是凌晨4時。

共產黨員、突擊隊員胡憲章在組織施工時左臂受傷骨折,經醫生緊急包扎固定后,他悄悄跑回工地。同事們勸他回家休養,他說:“工期這么緊,我不能回家。回家了,媳婦就不讓來了。”端著打了石膏的傷臂,他堅持了三個月沒回家。

作為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體量最大的建筑,A1項目結構施工使用了4.8萬噸鋼筋和30萬噸混凝土。“施工期間,每天近千噸鋼筋進場,加工600噸鋼筋,30多輛混凝土攪拌車進出,如果沒有超前的進度策劃,必然會影響施工速度。”寧衛東團隊不僅做到了科學的項目策劃,還因此在此后的規劃調整中未亂陣腳。

奇跡不是等來的,是連續百天通宵達旦勞作換來的,是提前謀劃科學組織“拼”來的,是黨員先鋒和戰斗堡壘齊力“攻”來的。

今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A1項目施工現場考察,在詳細了解建設進度和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情況后,高度贊揚“工程規劃的好,建設的也好!”

這無疑是對筑城工匠們最高的褒獎。

關鍵詞: 體量 辦公區 工匠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