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的北京居民呼吁整治 簋街換裝“五一”綻新容

經過燃氣管道鋪設、市政道路大修改造、外立面牌匾整治及拆違等多項工作,享譽京城的東直門內餐飲街——簋街近日完成改造,將于5月1日重新開街。

本報記者 孫戉攝

本報記者 于麗爽

“簋街變這么漂亮啦。”昨天上午,站在東直門內大街和東直門南北小街交叉路口,望著鋪裝一新、寬敞整潔的大街,大街兩側裝飾一新、風格各異的店面,綠化帶里成片種植的鮮花,過往行人由衷贊嘆。

去年9月以來,簋街開始了一次“刮骨療毒”般徹底的環境整治:鋪裝天然氣管線、安裝消防栓等消除安全隱患;拆除私搭亂建和違規廣告牌匾,重新設計裝修所有店鋪外立面;大修全長近1.5公里的道路,人行道全部拓寬并重新鋪裝;完善導覽系統加裝指示牌……即將到來的“五一”,整治一新的簋街將重新開街,以嶄新面貌迎接八方食客。

98.5%的居民呼吁整治

簋街東起東二環東直門橋,西至北新橋十字路口,全長1472米。其中,西段南側屬于新太倉歷史文化保護區,北側屬于雍和宮歷史文化保護區。

“上世紀80年代之前,簋街還是條‘靜街’。之后陸續開起幾家個體餐館,到1997年初具規模,因以夜市興盛,遂有了‘鬼街’之名。”北新橋街道工委書記鄭青云介紹。2000年,為提升其知名度,東城區政府將其更名為“簋街”。

截至目前,簋街共有商戶263家,其中,餐飲企業114家,其余還有煙酒超市、鮮花店、旅館等業態。簋街是北京城核心城區內唯一一條24小時不打烊的餐飲街。

西段沒有燃氣管線,餐飲企業做飯燒液化氣罐,火災險情時有發生;私搭亂建普遍,步行道等公共空間被占,行路難停車難;垃圾清運不及時不規范,垃圾、污水、油污遍地;廣告牌匾設置隨意,夜晚燈火通明……

名聲越來越大,問題越來越多。去年6月底,北新橋街道就簋街環境整治在商戶和周邊居民中開展調查,發放問卷2300份。結果顯示,98.5%的居民認為,簋街環境、市政等各方面亟須提升。

五大工程脫胎換骨

2016年,簋街綜合整治列入東城區政府折子工程,計劃實施燃氣管線鋪設工程、食品安全提升工程、交通秩序優化工程、立面牌匾改造工程、居商和諧五大工程,標本兼治,解決簋街存在的問題。眼下,工程全部進入收尾階段。

走在簋街,腳下的路好走了。“以前薄底的運動鞋根本不敢穿,踩一腳冒一股黑水。”花家怡園餐廳負責人周梅華告訴記者。現在,整條大街上所有路面全部重新鋪裝,尤其人行步道,一塊油膩膩黑乎乎的舊磚都看不見了。

以前幾乎家家門前都有外接違建,人行道被占,行人擠得沒地方走路。現在,違建全部拆了,道路普遍拓寬3米以上,最寬的地方拓寬后達到10米左右。這些拓寬的地方,將設置共享單車停放點,鼓勵食客綠色出行。

道路拓寬后,還增加了停車位近200個。困擾食客停車難的問題也將得到緩解。今后,簋街有望因地制宜建設立體停車場,進一步緩解停車難題。

走在簋街上,眼中的風景更美了。道路兩側所有店鋪外立面,全部重新設計裝修。“胡大飯館”“花家怡園”等主打中式風格,仿佛明清古建;“小辣椒”“辣莊”等突出民族風,盡顯地方特色;“小漁山”“鼻祖老火鍋”“聚點串吧”等,主打現代風格,青春時尚。就連路邊的煙酒店、超市、冷飲店,也進行了專門設計,灰磚墻,屋頂是鏤空的女兒墻,韻味十足。

簋街的綠化也大為改觀。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中間的綠化隔離帶里,種滿了大片大片的宿根花卉。整條街綠化面積增加了4100多平方米。連綠化帶中間的燈桿,底部也裝飾了蓮花圖案。

立《導則》防反彈

煥然一新的簋街,“五一”將再度開街。

“政府下了這么大力氣把環境整好了,作為商戶,我們一定要好好愛惜,要保持下去。”簋街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確保整治成果不反彈,《東直門內大街(簋街)風貌保護管控導則》已起草完成,正在進一步完善。

“管控內容包括外立面、廣告牌匾、公共設施、垃圾清運、車輛停放、綠化管護等。”鄭青云介紹。比如外立面,這次改造后一戶一檔,所有商戶的外立面都記錄在案,不得擅自改動。改動需商會同意、簋街管委會批準。還有垃圾清運,聘請了專業公司,和每一戶簽訂“垃圾不落地”協議,從后廚的干濕分離開始,確保垃圾專業、及時清運。

簋街后續發展更要靠商會自律。去年9月,簋街商會成立,目前,已有會員105家,一年內入會商戶力爭達到90%。商會將開展各種活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包括舉行各類評比活動,如“最信得過商戶”、“十佳服務員”評比等,促進商戶提升服務、共同推動商街發展。

關鍵詞: 北京 居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