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有限,我們單刀直入,我愿意回答記者朋友們提出的問題。”身著白襯衣、藍領帶、黑西裝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落座時,桌子上除了紙筆,還有一杯清水,一沓紙巾。3月15日10點30分,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會后,李克強準時出現,這是他任總理以來的第五次記者會,兩個多小時,回答了18個問題。
“你很有勇氣,始終用中文提問”
現場提問的外國記者共8人,提問內容涉及貿易、朝核、就業、施政等。
“李總理好,我是彭博新聞社記者,My question is……”當第二位外國記者在向總理問完好之后切換成英文模式時,現場爆發一陣笑聲。“繼續用中文,給你充分的時間。”李克強也微笑著說。
“我的中文不夠,對不起。”
在這場記者會上,多位外國記者都是用中文提問的。
當日本經濟新聞社的記者用中文把“中方如何解決朝核問題”拋出時,李克強好奇地問他,“你在哪里學的中文?我聽你普通話講得很好。”
這名記者回答,“我剛開始是在北京學的,在臺灣待過,可能有臺灣腔。”
之后,塔斯社、路透社記者提問時,也都是用中文。李克強評價塔斯社記者,“你很有勇氣,始終用中文提問。”
借“少林武僧”妙喻中國經濟
“我到有的地方去看,在簡政放權中一次封了108個公章,用一個公章代替。中國太大,不知道類似的情況哪些地方還有。”當外國記者問“四年來施政的主要成果”時,李克強說,“曾有人展示了一個項目審批‘萬里長征圖’,據說現在變成百里了,百里也不少啊,還要繼續推進。”
而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回答問題,這并不是第一次。
在回答“中國是否能夠繼續扮演世界經濟的推動者這樣一個角色”時,李克強解釋說,“增長6.5%這個速度不低了,也很不容易。”“我曾經在中國少林寺陪同外賓看過武僧表演,幾歲的小武僧一口氣翻十幾個跟頭不費勁,而練過十幾年武功的青年武僧翻三五個跟頭就了不得了,主要是塊頭大了。”
用150多字回答房屋產權問題
就業問題,是現場唯一被兩次問到的話題。
有記者提問“今年會不會出現群體性的失業問題”,不久,又有外國記者追問,“如果我是一名礦工或是鋼廠工人,我能在本省找到什么樣的新工作呢?今年預計哪些部門會出現工作崗位增加?”李克強的回答是,“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規模群體性失業。對于一時不能就業、生計沒有著落的群眾,政府會負起責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房屋產權70年到期后怎么辦”是李克強回答最簡短的一個問題,他用古語“有恒產者有恒心”打頭,僅僅用150多字就打消了民眾心中長期存在的疑慮——群眾對70年住宅土地使用權到期續期問題普遍關心可以理解。國務院已經要求有關部門作了回應,就是可以續期,不需申請,沒有前置條件,也不影響交易。當然,也可能有人說,你們只是說,有法律保障嗎?我在這里強調,國務院已經責成相關部門就不動產保護相關法律抓緊研究提出議案。
“我和大家都是消費者”
李克強回答完16位記者的提問后,時間已到。但記者們興趣不減,傅瑩又追加了兩個機會,中國記者和外國記者各一個。
將近13點,李克強起身,并未離開。仍有記者舉手想要提問,也有記者已經迫不及待地問出了自己的問題。李克強身體微微前傾,試圖聽清問題。最終,針對“今天是‘3·15’,總理您能給消費者說幾句話嗎”的問題,“消費者”李克強用網絡語言如是說:“我和大家都是消費者,都需要權益保護,用網絡語言說:我們要給優質產品‘點贊’,把不良奸商‘拉黑’。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優質產品一天一天多起來,讓我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