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關注 科技 財經 汽車 房產 圖片 視頻 全國 手機版
股票 股票 理財 民生 銀行

代表委員熱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經濟工作的重要論述:遵循大邏輯 把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氣: 發布時間:2017-03-14
摘要:闖關奪隘又一年。面對國內外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交匯的嚴峻挑戰,我們迎難而上,砥礪前行,取得十三五開門紅的好成績。 代表委員認為,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要求,體現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方略。把握時代大趨勢,回答
 闖關奪隘又一年。面對國內外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交匯的嚴峻挑戰,我們迎難而上,砥礪前行,取得“十三五”開門紅的好成績。
 
  代表委員認為,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要求,體現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方略。把握時代大趨勢,回答實踐新要求,順應人民新期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經過了實踐的檢驗,是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指南。
 
  精心研判把握規律
 
  觀大勢才能謀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從4年多的實踐看,這一重大判斷符合我們的具體實際,符合一般經濟體的發展規律,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智慧與眼光。”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說,做出正確判斷,解決的是“怎么看”的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了“做什么”的問題。各級干部逐漸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特點,更加注重“強筋健體”。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經濟增長目標是6.5%。經濟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引導各級干部認識到,不能單純地追求增長速度,要更加注重追求質量和效益。”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認為,“經濟增速換擋后,我們以更大的開放倒逼更深入的改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年,我國鋼鐵和煤炭去產能的力度在世界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回過頭看,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體現了一種自覺、自信。從空間維度看,這個判斷源自對世界格局的把握;從時間維度看,體現了勇立時代潮頭的機遇意識。”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領導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峰表示,“我們離實現百年目標從來沒有這么近,但越是靠近目標,壓力越大、困難越多。在這個關鍵時期,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清醒的,又是自信的。”
 
  精準施策推進改革
 
  抓住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癥結,黨中央提出了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不僅是調整產業結構,更是增加動力來源,實現從投資拉動到效率推動的轉變。他建議,一是要加強產權保護;二是優化政府資源使用,加強政府資產管理,減少低效率的政府主導投資,將更多的資源用于為企業減負和支持民生;三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比如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土地市場等,用市場手段加快處置“僵尸”企業;四是放開市場準入,給予民營企業公平的待遇,進一步提高整體經濟效率。
 
  “解決結構性矛盾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重點,陜西省經濟結構單一恰恰是結構性矛盾的一個突出表現。”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發改委主任方瑋峰說,去年,陜西煤炭、鋼鐵去產能提前3年完成任務。今年,將繼續堅定不移去產能,一是安置好鋼鐵去產能的職工,二是完成煤炭去產能任務75萬噸,同時安置職工1390人。
 
  劉峰委員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改革的重點,這是從需求側入手研究提出的。正因為需求側發生了變化,我們必須推動供給側與之適應。他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在于推動“放管服”改革的深化,既做好對市場干預、項目審批的減法,更要做好優化政府服務的加法,從而真正釋放市場活力。
 
  “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重大判斷和科學決策,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全國人大代表、福建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說,當地鞋服加工、食品加工等產業過去發展很快,但近年來,一些企業明顯感到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經過調研,我們發現,這些產業之所以陷入困境,關鍵在于供給側缺乏改革創新。”莆田市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努力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逐步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精確調控穩中求進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并將之上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確定為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代表委員認為,只有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才能更好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才能避免經濟大的波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穩”是條件、是手段,“進”是目的、是方向,穩中求進不是無所作為、不敢作為,而是要奮發有為、以進促穩。要在關鍵領域更精細地推進改革,堅決守住金融風險、社會民生、生態環境等底線。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財政廳廳長謝忠巖說,“越是滾石上山,越要穩住腳跟,穩中求進、穩中求新、穩中求變。”他認為,財政工作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政策的制定、資金投向體現了國家的意志、人民的訴求。財政要當好“定盤星、催化劑、加速器”,通過財政資金的撬動,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發展動力順利轉換。
 
  “近幾年我國GDP增速降下來了,但就業狀況卻非常好,失業率有所下降,說明我們的速度沒有問題,也進一步印證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作出的科學判斷是符合發展規律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表示,引領新常態,需要把握好度和節奏。“穩”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基調和大局,穩住一定的增長速度,是促民生、穩就業的需要,是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保證。“進”則是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潛在增長率。處理好穩與進的辯證關系,才能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發展。
 
  歷經風浪、涉過險灘,“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一路前行。回望走過的道路,階段性成果已經顯現,代表委員對未來更有信心。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翟魯寧說:“只要我們堅定地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定的經濟工作指導思想,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全面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責任編輯:admin
首頁 | 新聞 | 關注 | 科技 | 財經 | 汽車 | 房產 | 圖片 | 視頻 | 全國

新華在線-記錄中國、解讀天下!所有文章、評論、信息、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

Copyright 2016 新華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