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報告建議北京加大中心區地鐵密度 每500米就有地鐵站 中國網5月26日訊 2016年5月26日,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北京公共服務發展報告2015-2016》發布會在京召開。 報告稱,2015年上半年,北京中心城區工作日日高峰時段交通指數達到7.5,基本進入“中度擁堵”階段,未來交通的供需矛盾依然嚴峻,需要進一步發展軌道交通,構建“軌道上的北京”和 “軌道上的京津冀”。 報告建議,在城市中心區加大地鐵密度,每500米就要有地鐵站,在城市近郊區,加快快線鐵路建設,在新城區,建設城際鐵路。未來,北京要建成“軌道上的北京”,京津冀也要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 報告指出,要組織相關部門精心制定《北京地鐵、快線鐵路和市郊鐵路中長期發展綱要》和《京津冀城際鐵路中長期發展綱要》,盡快使軌道交通承擔80%以上的出行量。軌道交通的建設資金僅靠政府投資將難以滿足需求,需要進一步提高社會資本參與軌道交通建設的積極性,可以仿效和借鑒我國香港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將沿線土地開發、站點物業經營交付建設運營單位,增加社會資本的投資收益。鼓勵社會資本投資人在項目范圍內進行土地二次開發,合理使用冠名權,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鼓勵社會資本以基礎設施項目發放企業債券進行融資,鼓勵社會資本吸收社會閑散資金組合為其他金融產品進行融資。鼓勵社會資本投資人進行技術革新和管理創新,申請各種專項資金。完善項目建設各項配套政策,提供保障項目運營的配套服務,鼓勵社會資本投資人參與紅線外經營性項目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