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縣第四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拉開帷幕

9月17日,陽光燦爛,梨果飄香,鑼鼓喧天。滄縣第四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劉進士梨果飄香展銷會在滄州滄縣汪家鋪鄉劉進士村的梨園觀景廣場拉開帷幕。

滄縣汪家鋪鄉劉進士村在滄州市區東南5公里處,現種植果樹面積約1600畝,其中梨樹1100畝,間種杏樹100畝、桃樹200畝、蘋果樹200畝。劉進士村因明朝嘉靖年進士劉子延遷居于此立村而得名,是當地聞名的梨業種植特色村。劉進士村水土條件適合梨樹種植,加上全程無公害化管理,讓這里的梨果產量高、品質好,在滄州市場占有較高份額。

開幕式上演出了精彩的文藝節目,吸引不少村民和游客觀看。在廣場一側,臨時搭建的遮陽棚里擺放著滄縣的諸多特色農產品,有鴨梨、雪梨、黃冠梨等多種時鮮梨果以及葡萄、蔬菜。

“您嘗嘗,我們這兒梨甜美多汁很好吃。”在展銷會上推介本村梨果的劉進士村村民龐秀紅拿起籃子里的梨向記者推薦。

“今年是個豐收年。去年我們家8畝梨樹套了2萬多個袋,今年套了3萬多個。保證了梨果品質,一定會增產又增收。”劉進士村果農李鐵軍高興地說。

行走在劉進士村的梨園,園內寬闊平整的水泥路讓人印象深刻。“這是為了方便運輸車輛通行和機械作業專門改建的。”村黨支部書記劉漢剛說,為促進村里果品產業更好發展,他們還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

劉進士村是汪家鋪鄉發展特色農業的縮影。

“我們鄉參與主辦今年縣豐收節活動同時舉辦展銷會是主動創造發展機遇促進鄉村振興的舉措之一。”汪家鋪鄉黨委書記宋誠介紹說,他們以黨建為引領,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實現農業產業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為抓手,以特色農業為載體,積極培育優良品種,大力推動鄉域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發展。

汪家鋪鄉推出了劉進士梨、董家莊甜瓜、潘莊子葡萄、馬士莊蔬菜等一大批特色農產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全鄉已經消除村集體收入“空白村”,19個村實現村經濟年收入超過10萬元。 ( 張嵐山)

關鍵詞: 種植 特色 農業 展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