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 工業經濟之后的更高級經濟階段

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開發集中醫學隔離觀察信息系統,覆蓋全市所有集中醫學隔離觀察場所;美團無人配送車擁有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在高風險地區協助社區配送生活物資……在此輪疫情防控中,科技和數字化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更高級經濟階段,數字化轉型正在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發生深刻變革。

搶占制高點,方能勇立潮頭。當前,南京正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為主線,力爭在數字經濟前沿基礎和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上實現新作為。

什么是數字經濟?

今年6月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將數字經濟定義為“以數據資源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國家統計局在該文件中,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方面,將數字經濟分為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化效率提升業五大類,首次為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核算提供了統一可比的統計標準、口徑和范圍。

日前,中國信通院華東分院發布了《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年)》,其中,數字經濟的定義更為寬泛: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具體包括四大部分: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

為什么要發展數字經濟?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此前在疫情影響下,交通、餐飲、旅游、娛樂等行業遭受較大沖擊,而數字經濟展現出獨特的優越性,電子商務、在線教育、遠程醫療、在線辦公等新模式新業態加速創新突破,成為支撐宏觀經濟穩定發展的新動能。

《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年)》顯示,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年)》中提供的測算方法測算,2020年南京數字經濟規模約8033億元,占當年GDP比重約為54.2%,較全國高出15.6個百分點,有力支撐了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構建和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從組成結構看,數字產業化規模約2984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約為37.1%;產業數字化規模約5049億元,占比約為62.9%。

“南京整體上數字產業化依舊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數字產業化規模占數字經濟總規模的比例進一步放大,說明高端軟件、先進電子信息制造等核心數字產業已成為當前關鍵的經濟增長點,對帶動全市經濟發展具有顯著作用。”中國信通院華東分院相關專家解讀說。

數字經濟發展如何?

“各位司機朋友,請提前掃碼,準備健康碼、行程碼……”祿口機場疫情發生后,移動交通引導機器人“小萃”在寧洛高速曹莊查驗點現場“上崗”,自帶100瓦高聲播放器的“大嗓門兒”,可穿透車窗玻璃,讓駕乘人員清楚聽到。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江蘇集萃智能制造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發揮公司在智能機器人研發方面的優勢,短時間內投入了多款機器人。除了投放在高速路口的引導機器人之外,還有投放在隔離酒店的送餐機器人,24小時不眠不休,為隔離人員提供服務。

《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年)》顯示,2020年全市機器人產業規模近100億元,工業機器人年產量突破1萬臺套,同比增長20%,全市涉及機器人研發和生產的企業近百家,相繼涌現出埃斯頓、熊貓電子裝備、億嘉和、南傳智能等知名本土品牌,逐步形成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領域全面開花與關鍵零部件、本體制造、集成應用上下游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今年4月,我市發布160個數字經濟應用場景,涵蓋智慧政務、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10多個類別,總投資額達40億元,為我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鮮活動力。

相關部門介紹,這是南京積極開展數字經濟名城建設的又一有力舉措,數字經濟進一步呈現集聚集群發展態勢。

數字經濟如何進一步發展?

數字經濟發展迎來“窗口期”,必須搶抓機遇。

去年,我市已出臺《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把南京建成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高地、數字經濟高端產業發展高地、城市數字化治理創新示范高地、數字經濟高層次人才聚集高地。我市“十四五”規劃也提出,實施城市數字化轉型行動,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建設數字南京,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0%。

目標已定,穩步前行。

記者獲悉,我市將聯合國內權威智庫機構及行業專家、高校學者、企業高管,組建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專家委員會,為數字經濟發展相關決策提供智力支撐。

優化數字經濟空間布局。以紫東地區、江北新區、中國(南京)軟件谷為核心,打造一批錯位發展、特色鮮明的數字經濟集聚區。

做強優勢數字產業。培育軟件和信息服務、智能電網等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集成電路、軟件和人工智能等產業地標,推動南京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深化產業數字化發展。加快推廣“5G+工業互聯網”示范應用,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推動工業企業數字轉型;推動數字資產登記結算平臺、數字普惠金融一體化服務平臺等金融平臺建設,打造全國性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創新中心,培育千億級數字金融產業集群;促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5G在美麗古都建設、文創產品開發、文化保護與傳播、旅游體驗和服務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應用,促進智慧文旅產業創新發展。

持續公布數字經濟應用場景。用開放式的應用場景培育市場,為技術超前、模式領先的數字經濟產品和服務提供發展空間。

培育數字經濟市場主體。制定實施《南京市“十四五”期間市場主體倍增計劃》,重點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跨境電商企業培育。2021年,新培育認定總部企業達50家、電子商務企業達9300家、跨境電商企業達1100家、重點涉軟企業達4650家。

推進重大公共平臺建設。建設紫金山實驗室,突破服務定制新型網絡架構,突破網絡操作系統、確定性網絡、云網融合等新型網絡核心技術。建設一批重大公共平臺,建設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服務產業創新中心、中國EDA創新中心、開源軟件供應鏈重大基礎設施等,支持十四所牽頭建設的工信部“協同攻關和體驗推廣中心”項目,帶動金融、工控和政務等領域信創協同攻關項目率先突破。(徐寧)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