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實體零售業將面臨一個相當難熬的嚴冬

每年圣誕節前的幾個星期,都是德國零售業摩拳擦掌沖業績的時機。各類圣誕打折促銷活動讓消費者涌向商店,即便是在節日前的工作日,各大商場里也會人頭攢動。整個圣誕消費季從11月底“黑色星期五”折扣活動開始,一直持續至12月底圣誕節假期之前。在此期間,各大商場都會將圣誕購物季視作全年最重要的促銷時段,也是零售業全年銷售額的重要支柱。但是,今年冬天,伴隨第二波疫情到來和實施限制措施,德國零售業已經感受到了嚴冬的寒冷。

根據目前德國的社交限制措施,在營業面積小于800平方米的商鋪,每10平方米只能有1名顧客;營業面積超過800平方米的商鋪,則要維持在20平方米/人。在部分德國城市,已經開始在人流較為密集的步行街等戶外公共區域執行強制佩戴口罩令。盡管德國在第二輪限制措施中暫時沒有強制零售業停業,但相關限制措施實際上已經對零售業造成了很大影響。不少消費者明確表示,由于擔心被感染,不會在圣誕購物季去大型購物場所購物。

德國科隆零售業研究所一項調查顯示,雖然今年圣誕購物季零售業銷售額仍會有1.2%左右的增長,但主要來自網絡購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最后兩個月德國網絡零售業的營業額將增長近20%,高達170億歐元。去年線上零售業增幅僅為11%。調查顯示,將近一半受訪者表示,會選擇在網上完成圣誕購物季采購。去年這部分消費者的比例僅為38%。另一項包含500家商店的調查顯示,今年11月份第一周,也就是第二輪限制措施正式生效時,門店的顧客流量下降了近40%。

在德國,很多消費者仍然秉持“眼見為實”的消費習慣。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原本更傾向于到商店親自挑選圣誕禮品。但新冠肺炎疫情使不少人擔心,即便執行了相關防疫措施,在購物時仍存在被感染的風險。因此,今年選擇網絡購物的消費者比例大幅升高也在預料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幾乎與網絡購物無緣的食品零售業今年也迅速轉向線上。各家大型超市連鎖企業紛紛加強了在線商店運營,亞馬遜生鮮購物平臺更是火爆,新的食品代購服務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德國消費者的生活中。

記者在位于柏林的Mall of Berlin購物中心采訪時發現,平日熙熙攘攘的購物中心幾乎看不到顧客,往年圣誕節前的購物熱潮不見了蹤影,多少讓人覺得有些冷清和失落。在疫情沖擊下,有些店鋪已經掛出了清倉閉店的招牌。消費者對目前的購物環境和防疫規定也有不同的看法。采訪時不少年輕人告訴記者,他們并不相信限制店鋪顧客密度的措施會有什么用處,也有不少人覺得戴著口罩購物影響心情,所以在店內停留的時間比以往要少得多。不過,更多消費者還是擔心長時間在如此環境中停留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寧可“速戰速決”。

不少家店的營業人員則告訴記者,第一波限制措施后商家對消費熱情迅速恢復有著比較充足的信心,夏季消費高峰也印證了這一點。但是,今年圣誕購物季的情形讓他們有些擔心。一方面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政府的措施飄忽不定,給他們的經營預期帶來了很大不確定性。如今,沒有以往圣誕購物季的大量客流,營業額肯定會明顯下滑。但也有一些店家樂觀地認為,等疫情過后,大家又會重新涌向商場,把疫情期間積攢的消費能力和熱情徹底釋放出來。

由于網絡購物持續增長,德國實體零售業面臨一個相當難熬的嚴冬。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德國圣誕購物季消費總規模約為200億歐元,其中超過60%來自實體店營收。但德國零售業協會的最新預測顯示,今年11月份和12月份,僅圖書和玩具這兩大圣誕熱門零售行業的營業額就會下滑20%。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德國零售業的嚴冬不會很快終結。當前,德國新增確診新冠肺炎病例仍然居高不下,疫情走勢并未出現明顯好轉。德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正討論在圣誕節后采取更加嚴格的限制措施,包括強制零售業停業等。按照慣例,在圣誕新年假期結束后,德國零售業將開始圣誕后的一輪清倉促銷活動。以往面對誘人的折扣,消費者的購物熱情甚至比圣誕節前更加高漲。一旦零售業被迫停業,明年1月份的打折促銷也要隨之取消,這對零售業可謂又一波打擊。

專家指出,疫情給消費者購物習慣帶來的改變極有可能延續至疫情之后。以前很少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有可能在體驗到網購優勢后,更加頻繁地網絡購物。記者在采訪時也印證了這種分析。不少受訪對象告訴記者,以前從來不會網購食品,但因為疫情,不得不嘗試網購。不少人發現在購買酒水飲料等比較難搬運的商品時,網購送貨到家更加方便,優勢盡顯。特別是女性和老年消費者,更是對網購方式表示認可。為了應對疫情,各大零售平臺紛紛加強了配套的物流服務,配送環節的短板有了明顯改善,進一步提升了網購平臺的吸引力。

在疫情沖擊下,德國零售業很可能產生一次大洗牌。專家分析認為,線上和線下零售業的力量對比在德國將會發生顯著變化,這一趨勢在疫情后有繼續固化的可能。如果德國政府能夠繼續加速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建設,則有望吸引更多商家和消費者“上線”。

(記者 謝飛)

關鍵詞: 德國實體零售業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