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商業保險將發揮更大作用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道,國家醫保局、財政部近日印發《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2016年開始設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市(區)陣容再一次擴大,增至49個。長期護理保險是一種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時,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有社保“第六險”之稱,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之一。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商業保險將發揮更大作用

今年7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聯合發布《2018-2019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份報告以當時23個已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城市為調查框架,指出約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口需要得到全方位照料,而大量失能老年人口面臨著服務和保障的缺口。《報告》建議,應加強以“重預防、多層次、強保障”為特點的養老體系建設頂層設計,指向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之必須。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人身險二部室主任王未主持《報告》的撰寫,她向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重點介紹了養老體系建設頂層設計的三個部分。所謂“重預防”,王未介紹稱,大部分失能并非由意外事件所致,而是可預測的。醫療技術的積極應用可以降低未來失能的風險。

“多層次”主要體現在性別,男女在不同年齡段有相異的失能概率。此外,我國失能人口達4000萬之巨,制度體系設計必須對多元化的情況加以考慮。“強保障”則要求風險分散機制的完善,讓基本保險和商業保險更好地發揮作用,減輕失能者負擔。

王未說,“多層次”下各地護理能力等情況的各不相同,但也存在大致共同之處。例如,重度失能的老人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核心保障對象之一,基本生活照料、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服務護理服務費用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重要內容。前者指吃飯、洗頭、洗澡等生活必須項目,后者包括清理褥瘡等醫護服務。

目前,商業保險公司經辦了絕大多數的長期護理保險業務,未來的目標在于讓這套保障機制多層次化。王未認為,商業保險仍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目前,長期護理的醫保基金人均支付約為每年9000元,而通過第三方購買護理服務的價格約為每月5000元,二者之間存在鴻溝。王未也觀察到,越來越多的成年人意識到遠期規劃的重要性,保險業在其中也推動著民眾保險意識的增長。

關鍵詞: 商業保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