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基金”問題日益突出 基金公司越來越傾向于將其清盤

基金發行持續火熱、爆款基金頻頻出現的當下,“迷你基金”大量存在的問題卻日益突出。一邊是爆款基金一日售罄、低比例配售,一邊是數量龐大的“迷你基金”規模長時間不足5000萬元,面臨轉型清盤。在全方位實行優勝劣汰的過程中,公募基金該如何解決這一行業老大難問題?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迷你基金”的出現是投資和市場因素的綜合反映:一方面,一些基金業績欠佳,導致資金大量流出,逐步迷你化;另一方面,部分產品定位不清晰,缺乏自身特色,風口過后自然被市場所淘汰。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公司正在采取多種方式加速處理“迷你基金”,清盤趨于常態化,這也被視作公募行業的一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清盤的181只基金中,93只基金的清盤原因為“基金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51只基金因“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合同限制”而被迫清盤,29只基金的清盤原因是“轉向成其他基金而終止”,8只基金則是其他原因。

“發得多、清得多”是一位公募資深人士對公募行業現狀的描述。他表示,在市場行情沒有重大變化、入市資金沒有快速大量增加的情況下,整個行業強力發行新基金,最終只會使得全市場基金的平均規模越來越小。而頭部公司、爆款基金、明星基金經理產生的虹吸效應,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馬太效應。

基金數量比股票還多,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同類型基金數量過多,需要精簡優化。占用市場資源又不能得到投資者認同的基金,應該盡快調整或者終止,這樣有利于行業資源運用效率的提升,已經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基于此認知,基金公司越來越傾向于將“迷你基金”清盤,而不再去“保殼”。

對于5000萬元清盤線的標準是否需要提升,業內專家的觀點是:沒有必要。“清盤標準提高或降低,對投資者利益的影響不大。FOF不可以申購1億元規模以下的基金,養老目標基金不可以申購2億元以下的基金,既有規則確立的交易層次已經很清晰。”滬上一位基金分析人士稱。

業內人士認為,公募基金行業的優勝劣汰仍將繼續,而基金公司在設計上報產品時就應該考慮產品的永續性,從源頭上提升產品布局的有效性。目前全市場基金存量較大,基金公司還是要基于自身投資管理能力,考慮投資者偏好、市場環境等因素,審慎發行。

關鍵詞: 迷你基金,清盤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