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發布指數基金指引征求意見稿

新開發指數基金標的,成份證券數量不低于30只;標的指數的單一成份證券權重上限不超過15%,且前五大成份證券權重合計占比不超過60%;發布時間不短于1年;指數基金上市前應完成建倉。

7月31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3號——指數基金指引(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引》征求意見稿)。

滬深交易所同步發布《指數基金開發指引(征求意見稿)》(下稱《開發指引》征求意見稿),對上市指數基金配套制定自律監管規則,進一步細化標的指數質量、上市等相關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指數基金規模超過1萬億,已經成為重要的資產配置工具和資本市場重要參與力量。待正式指引出臺,指數基金將迎來一個發展的新時期,打開新的空間,也將有更多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產品出爐。

證監會發布指數基金指引征求意見稿

近兩年,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型基金成為市場風口,規模增長迅猛。

天相投顧根據基金二季報的統計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指數型基金總規模達到1.05萬億元,較2019年底的9855.38億元增長了6.5%。

指數型基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操作層面問題也凸顯出來。為了進一步規范指數型基金的運作,更好地發揮指數基金資產配置工具屬性、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證監會發布《指引》征求意見稿,對管理人專業勝任能力、標的指數質量、指數基金投資運作、ETF及聯接基金特殊監管要求等進行規范。

在證監會發布《指引》征求意見稿的同時,滬深交易所也同步發布《開發指引》征求意見稿,對新開發指數基金標的具體指標做了詳細規定。

《開發指引》征求意見稿對新開發指數基金標的指數做出要求:成份證券數量不低于30只;標的指數的單一成份證券權重上限不超過15%,且前五大成份證券權重合計占比不超過60%;發布時間不短于1年;成份證券過去1年的日均成交金額位于其所在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的前80%。 此外,《開發指引》征求意見稿還要求指數基金上市前基金管理人應當完成建倉。

交易所表示,考慮到寬基股票指數具有相當市場代表性和重要性,不適用前述要求。但寬基股票指數單一標的指數成份股權重原則上不超過30%。

考慮到債券指數基金通常采用抽樣復制策略,不對債券指數成份券流動性作具體要求,債券指數基金的標的指數應當符合前三項要求,利率債指數基金不適用前述要求。

考驗基金公司指數產品布局前瞻性

一位ETF基金經理表示,上述細則中對上市指數基金影響較大的是“標的指數發布時間不短于1年”的規定,意味著今年新發的很多指數,無法上報相關的指數基金。

“對上市指數基金跟蹤的標的指數上報時間設定最短發布時間,將考驗基金公司ETF產品布局的前瞻性。”一位業內人士稱。

一位基金公司產品人士認為,指數發布要超過一年對基金公司布局產品有影響。會逐漸考慮一些發布時間偏長的指數,未來布局ETF也會盡量做綜合考慮,而不是追隨風口,可能會布局一些暫時不是風口但未來前景較好的品種。

此外,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關于成份證券數量、單一成份權重上限等要求,除了個別指數,如中證白酒指數目前成份股數量不到30只以外,大多數指數編制規則都能滿足要求,影響不大。

談及指數基金上市前需完成建倉對ETF運作影響,上述ETF基金經理稱,絕大多數ETF在上市前,基金經理都會完成建倉,否則上市后ETF的表現會與跟蹤指數出現較大偏差。

也有業內人士透露,此前個別ETF出現過0倉位上市的情形,未來指引正式出臺后,這種現象將不復存在。

基金公司對布局ETF非常重視,持續加大布局力度。統計顯示,7月以來,中銀國際證券創業板、國泰上證綜指兩只ETF獲得批復;6月份,華寶中證電子50ETF、易方達中證人工智能主題ETF拿到批文。此外還有多只上市指數基金處于待批階段。截至7月24日,至少有50只ETF獲受理,等待批文。還有一批ETF已上報但未獲受理,以及待批的指數型LOF,目前等待獲批的上市指數基金數量將遠超50只。

上述ETF基金經理稱,理論上講,除了寬基ETF產品,目前待批的上市指數基金需要等到正式指引落地,才有可能獲批。不過,在他看來,指引征求意見稿反饋意見9月1日截止,預計最終出臺時間不會很久。

據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金融工程團隊統計,截至二季度末,規模指數基金的規模大于其他標的指數類型的指數基金。規模指數基金中,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為華夏上證50ETF,其規模為395.11億元;主題指數基金中,規模最大的為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其規模達到256.24億元;行業指數基金中,規模最大的為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其規模為197.64億元。

關鍵詞: 指數基金指引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