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資金7月首周繼續保持單日約百億元的凈流入規模

7月上旬,A股上演了一波單邊放量上漲的行情,三大股指陸續突破階段新高。但自中旬起,市場又兩次出現單日大幅回調,股指進入震蕩。而向來嗅覺敏銳的北向資金,又精準地捕捉到了行情的轉折點。

在7月首周,北向資金還保持了單日約百億元的凈流入規模。但在7月14日,北向資金掉頭凈流出173.84億元,創單日凈流出額的歷史新高。此后,北向資金便持續流出,即使指數階段性觸底反彈,也未能改變其流出態勢。

Choice數據顯示,北向資金7月累計凈流入103.92億元,是連續第4個月凈流入A股,但凈流入規模較6月的526.79億元大幅縮水。其中,滬股通凈買入7.01億元,深股通凈買入96.92億元。

雖然單月凈流入額環比下降80%,但北向資金7月的成交額卻顯著放大,資金趨于活躍。據中信證券統計,截至7月29日,北向資金7月累計成交3.04萬億元,達到今年來已實現成交額的27%,遠高于1至6月的平均額1.37萬億元。環比6月,其量能提升了105%。

以7月14日為轉折點,7月前半月A股全面上漲時,北向資金呈大幅流入的狀態;后半月A股橫盤震蕩,北向資金轉為大幅流出。在一個月內大手筆進出A股,這對北向資金來說并不多見。

對此,中信證券分析認為,北向資金“短線”大幅進出主要來源于交易型外資。截至7月29日,當月的配置型、交易型、托管于內資及港資機構的北向資金,分別累計凈流入約118億元、144億元、-44億元。如果以每日凈流入規模的絕對值累計,則配置型、交易型資金流入規模絕對值的占比分別為21%、68%,交易型資金的貢獻要遠高于配置型。

開源證券策略團隊表示,此前北向資金的穩健表現,使市場對外資產生了慣性認知:喜歡購買“中國核心資產”、偏愛“科技+消費”。但自2018年起,一方面因為外圍因素擾動,北向資金開始出現明顯波動;另一方面,北向資金波動也呈現與跨境資本流動的相關性。因此,北向資金近年的凈買賣波動率在不斷抬升,尤其是到2020年,這種波動達到了互聯互通以來的高位。

開源證券認為,近期交易型北向資金快速且大幅度的流入流出,很可能是由“活躍資金”通過滬深股通渠道進場離場導致的。這種“活躍資金”的進出將會在未來持續出現,與資本賬戶開放的長期趨勢形成共振。

在7月下旬的震蕩行情中,北向資金重點減持了哪些標的呢?

從持股比例變動看,北向資金對部分醫藥類、消費類個股減持幅度較大。7月14日至31日,金達威、泰格醫藥、眾生藥業等的北向資金持股比例降幅明顯。此外,千禾味業、香飄飄的北向資金持股比例降幅也比較高。

另一方面,若按7月成交均價乘以持股量變動來計算,北向資金減持金額較大的個股中還出現了多只市場熱門股。7月14日至31日,五糧液、貴州茅臺分別遭拋售59.61億元、43.85億元,拋售額分列A股的第一和第二。同時,免稅概念龍頭中國中免的北向資金減持額也超過了40億元。

再看醫藥類個股,無論是,泰格醫藥均進入了A股北向資金持股比例降幅和減持金額的前20名。同時,恒瑞醫藥、智飛生物、沃森生物等熱門股的北向資金減持金額也比較大。

不過,即使全月大進大出,北向資金最后仍保持了百億元規模的月度凈流入。Choice數據顯示,其間,周期類個股獲北向資金顯著加倉。

7月14日至31日,國茂股份獲北向資金加倉逾500萬股,持股比例上升4.58個百分點。此外,中鋁國際、西藏天路、萬年青、華新水泥、魯西化工、一拖股份等多只水泥、建材、機械類個股的北向資金加倉幅度也較為明顯。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