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華:下半年經濟的持續恢復是有支撐的

上半年我國經濟先降后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前所未有,世界經濟陷入二戰以來的最為嚴重的衰退,今年上半年面對嚴峻風險挑戰,全國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中國經濟運行先降后升、穩步復蘇。

劉愛華表示,從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個經濟指標回升情況看,下半年經濟的持續恢復是有支撐的。第一,上半年經濟穩步復蘇為下半年持續恢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疫情期間催生了很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將為經濟回升繼續提供有力支撐。第三,宏觀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

“上半年,為應對疫情沖擊,我國采取了財稅方面的支持、金融方面的支持以及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這些政策目前已經見到成效。”劉愛華說,“這為下半年更好地應對疫情沖擊積累了經驗,同時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信心。同時,疫情沖擊下也暴露出一些領域的問題,也促使我們進一步的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增強經濟發展的后勁和活力。”

對于二季度經濟數據,市場怎么看?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分析,二季度我國GDP增長速度快速反彈,“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陸挺認為,之所以說情理之中,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我國疫情控制非常成功;二是政策支持的力度特別大。

“為什么又說在意料之外呢,因為全世界在今年的二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可以說是過去的幾十年來最糟糕的。”陸挺表示,像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基本都是在同比-10%以下。所以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之下,在全球疫情三、四、五月份還在不斷惡化的情況下,我們國家GDP增長速度能夠快速反彈,回到2%以上的水平,“可以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展望下半年,工銀國際報告認為,內需層面,此前一度落后的消費引擎預計將提速回暖,助力經濟增速進一步回歸。政策層面,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降準、降息工具料將從三季度開始以小幅度、多頻次的方式逐步落地。下半年中國經濟的韌性優勢預計將成為全球市場的稀缺資源,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由此將維持高位,國際資本的長趨勢流入料將延續。(記者宓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