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生活深圳店退出傳言坐實 是告別還是暫別?

開業僅一年半,位于深圳華潤萬象天地的誠品生活深圳店宣布將在年底提前結業。

7月3日,誠品生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誠品生活”)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確定將于2020年12月31日結束營業,現在經營鋪面2021年將返還華潤置地。這是時隔近3個月后,誠品生活深圳店首次對外公開發聲,此前退出的傳言坐實。

在深圳,人均閱讀量居全國前列,誠品生活在此發展前景被看好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是“水土不服”、經營不善,還是另有隱情?

是告別還是暫別?

誠品生活深圳店于2018年12月15日在深圳市南山區萬象天地正式開業,是誠品生活在大陸開設的第二家分店,也是在華南市場的首家分店。

1989年,當時由吳清友在臺北仁愛路創辦第一家誠品書店,此后發展出誠品品牌,已成為臺灣文化生活的一張名片。

誠品生活當時拿下南山萬象天地逾3.3萬平方米六層樓的空間,以清水模、紅磚及云石梯廳形塑空間特色,匯集閱讀、手作、設計、藝文、親子等多元內容,因產品的獨特性、創新性,尤其受到文創愛好者青睞。

雖然誠品生活深圳店開業要晚于萬象天地,讓深圳市民等了數月,但因為“名片效應”,剛開業時現場頗為火爆,在豆瓣、微博、知乎等平臺上,誠品生活深圳店甚至成為一些年輕人的深圳“景點”之一,專程來深圳“打卡”。

日前,記者再次來到誠品生活深圳店看到,現場書店和零售店依然受到顧客的流連光顧,一些聽說誠品生活要在年底結業的人士更是前來“打卡”買書留念。現場也有幾家因合同糾紛被停業圍擋的店鋪,多個撤柜品牌位置也被臨時柜代替。

誠品生活此次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稱,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世界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周邊環境之挑戰,亦對短中期穩健經營的基礎形成無法減輕的沖擊,促使誠品生活深圳店必須改變營運計劃和腳步,以健全公司整體短中長期的經營體制。經與業主審慎評估、多方探討后,商定此不得已的結束。“悵然不舍,只得暫別。”

“二房東”經營不善?

開業不久,誠品生活深圳店就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

作為一家有文化品牌影響力的多業務公司,其營收分通路發展、餐旅、其他三塊。通路發展即商場經營部分,以零售百貨為主。實際上,零售百貨業在深圳有悠久歷史,競爭非常激烈。誠品生活進入深圳時,是以購物中心的“二房東”身份出現的,同時又選擇了南山這個購物中心嚴重過剩的區域市場。

過去10年,深圳大力推動城市更新,商業中心層出。世邦魏理仕報告顯示,早在2017年,深圳在建購物中心總面積已居全球首位,南山區人均購物面積遠超國際標準。

這導致誠品生活的產品受到早已成熟的電商、新零售及早已成熟布局的同行(深圳書城、西西弗書店、言又幾書店等)的直接沖擊,加上誠品生活深圳店自身在空間動線設計、本土化投入不善與活動運營不足,因此,這家臺灣文創類百貨品牌一開始就腹背受敵。

屋漏偏逢連夜雨,誠品生活深圳店商業運營不足問題,也逐漸暴露。按照租戶“披薩工坊”創始人Matt介紹,“二房東”的策劃運營不力,多項早期邀約時的運營承諾并未兌現,加上樓上酒店、公寓和寫字樓及時開業以增加人流,5樓主人流通道最后被封閉,視聽室、展演廳策劃活動也存在不足,導致租戶商鋪生意一直低于預期。

“二房東”與部分租戶的矛盾爆發于近幾個月。今年3月商場復業后,誠品生活深圳店不是想著如何改善經營,而是與一些租戶開始洽談本年底結束合約的事宜。這讓剛從疫情期挺過來的店主頗感意外與震驚,“我是面包”“披薩工坊”等首批受邀入駐誠品生活空間的租戶因入駐時投入過大,對此堅決反對,彼此隨后產生合同糾紛。記者了解得知,誠品生活深圳店負責人也一直未通過面談或郵件、短信等形式與租戶溝通,也沒有提供善后方案。目前租戶已將起訴書遞交給法院。

本土化投入不夠?

誠品生活深圳店在成立之初,提出期許成為深圳市民“幸福生活的必要存在”,希望誠品生活深圳店能夠成為深圳人的“文化綠洲”。

廣東一名文化界人士鐘剛認為,誠品在深圳遇冷,甚至要撤離,首先是其本土化經營出了問題。

“誠品太傲氣了。”鐘剛分析,深圳人和萬象天地的業主方都等誠品等了很久,但最終等來的誠品,并不太能理解深圳文化的需求是什么。誠品和城市中活躍的文化主體也互動不夠,再加上誠品生活的購書體驗并不好:書店空間被打散,買不同的書要穿梭在各種文化周邊的店鋪之間。

“肯定不是深圳人不愛讀書。每到周末,中心書城都會人滿為患。誠品的選書更好,環境更好,地理位置也足夠好,為什么一直缺乏人流?”鐘剛認為,這個問題就落在誠品自己身上。因為誠品對深圳這個城市、對市民都缺乏誠意,缺乏情感上的聯系。一個和大家沒有共鳴和共情的品牌,就只是一家商鋪,殘酷的是,這樣的商鋪還要在萬象天地這樣的商業街區競爭,最終的失敗,是商業的失敗。

深圳一家知名商業地產高管分析,文創類品牌進入購物中心,如果沒有獲得購物中心或者當地資源支持,推動分店社區化落地,很難形成服務黏性,單純商業化運作與普通百貨品牌差異性不大,這也是誠品生活深圳店未能與深圳建立情感聯系的背后原因。

相比而言,雖然定位略有不同,但西西弗書店運營更為成功。西西弗書店是近10年來在深圳乃至國內商場開店較多的連鎖品牌。西西弗書店并非只銷售書刊,還有文創類百貨、咖啡館,提出秉承“參與構成本地精神生活”的價值理念。

運營數據表現欠佳

5月下旬,在被媒體報道誠品生活深圳店將于今年年底撤場后,有接近萬象天地的人士透露,目前業主華潤置地仍在積極與誠品生活溝通,探討多種方案可行性,希望有轉圜余地。

而誠品生活在6月上旬回應《財訊》的查證時也提到:“誠品生活深圳店正常營運,目前沒聽說有任何變動的計劃。”

不過,誠品生活的年報數據,卻揭示了其在深圳分店遇到的難題所在。年報數據顯示,近年來,上市公司誠品生活的凈利率一直持續走低,面臨往多渠道轉型的運營壓力。

母公司運營壓力大,本來寄希望于深圳店能夠異軍突起,鼎力支持母公司的業績。但從2019年年報來看,誠品生活合并營收達53.24億元(單位新臺幣,下同),同比增長17.2%;但稅后凈利同比減少1.13億元。

2019年年報還顯示,誠品生活深圳店負債總額達17.44億元,資產總額為17.24億元,營業收入為2.90億元,營業利潤為-0.28億元,稅后本期損益為-0.67億元。可見,誠品生活深圳店雖然帶來不少營業收入,但實際處于虧損狀態。

今年持續的疫情,也給誠品生活帶來較大財務壓力。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誠品在臺灣地區已關掉4家店,包括經營31年的“臺北文化地標”敦南店。5月27日誠品生活股東大會上披露,到6月底,誠品計劃關閉6家門店(目前沒有透露新數據),預計下半年還會再關1—2家店。

(記者 李榮華)

關鍵詞: 誠品生活,退出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