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銀行債券上市流通 為期五年發行總額15億元

6月28日,三峽銀行債券上市流通公告披露,為期五年的永續債上市流通,發行總額15億元,票面利率4.6%。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近來三峽銀行資本動作不斷,不僅高頻次發行同業存單,更是準備沖刺IPO,在這背后,實則存在著銀行資本充足率偏低、不良資產增加等隱憂。

發債頻次同比去年翻番

今年以來,三峽銀行同業存單已發行了136期,每期發行金額5000萬元-2.5億元不等,同比去年上半年57期發行頻次翻番,相較于杭州銀行今年87期、貴陽銀行62期、中國銀行25期等同業存單發行頻次,也實屬頻繁。

此外,就在永續債發行前不久,即6月17日,該行提交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材料獲接收。資料顯示,三峽擬發行股票不超過18.60億股,將全部用于補充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

據三峽銀行年報,截止2019年年末,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9.84,其中一級資本充足率僅高于監管指標1.34,相較于同行上市商業銀行處于較低水平。數據顯示,蘇州銀行、平安銀行對應期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34、10.77,南京銀行等相應指標也高于三峽。

記者注意到,截止目前,永續債發行已排起長龍,包括湖州銀行、東莞銀行等諸多中小銀行;同時銀行IPO也已排起長隊,包括廣州銀行等19家銀行等待IPO,其中多為中小銀行。一位市場人士表示,今年疫情以來,信貸投放力度加大以扶持實體經濟,進而導致資本充足率偏低成為中小銀行的集體焦慮。目前為止,今年無一銀行上市成功。

華西證券首席投顧連世海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以來,確實加大了對實體企業的扶持力度,銀行發行次級債、永續債、可轉債以及沖刺IPO等,都是為了補充銀行資本金,因為如果沒有資本金就無法進行貸款,所以必須補充。”

不良資產增加沖抵資本金

“中小銀行資金短缺,主要是它的資本金大多數沖抵了其不良貸款或不良資產。”連世海告訴財聯社記者。據三峽銀行年報,銀行近年業績就因不良資產等導致其盈利不穩定,2018-2019年營收、凈利同比增速分別為-22.46%、25.42%。

對于相關問題,財聯社記者致電三峽銀行并發送采訪函,截止發稿前未得到回應。三峽銀行在年報中給予解釋稱:“2018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處置不良資產約29億元,產生損失14.28億元,其中2018年承擔損失7.93億元。”

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年末,三峽的不良貸款余額為11.18億元,同比上升33.29%,而在2018年對應上升比率也是超過30%;同時,銀行2019年不良貸款率為1.31,處于微增態勢。連世海分析道:“中小銀行的客戶結構造成了在一定條件下它的不良資產率上升,其對接的中小微企業壞賬率較高。”

據記者了解,截止2019年年末,三峽銀行的普惠口徑小微貸款余額 107.04 億元,占當年貸款總額的12.54%,較上年增長41.95%,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10.43 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的增加,也導致了公司2019年資產規模增長15%等多項經營規劃指標尚未達標。此外,業績不穩背后也存在收入結構單一隱憂,一位銀行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商業銀行的營收來源于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傭金凈收入及投資收益等。”記者注意到,三峽銀行營收主要來源于利息收入,占據2019年公司總營收的90.2%。

同行上市公司來看,興業銀行2019年單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比就已超過15%;平安銀行2019年非利息凈收入占總營收的53.35%,杭州銀行相應營收占比超27%,蘇州銀行等非利息凈收入占比也遠超三峽銀行。(記者 張海震)

關鍵詞: 銀行債券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