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務信托行業逐漸成熟、勢在必行

服務信托與傳統融資類業務不同,走的是規模化路線,核心內容是托管、運營,考驗的是金融機構的信用和管理能力。

當下,中國信托行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服務信托是海外信托業的重要形態,也是中國信托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服務信托的發展有利于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繁榮,也有利于滿足社會的多元化需求。”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經濟轉型和監管趨嚴,信托行業的轉型壓力很大,在服務信托這一藍海領域展業勢在必行。

那么,服務信托與傳統融資類業務有何不同?目前信托公司在這一業務上探索到了哪個階段?服務信托會成為信托公司重要的業務板塊和收入來源嗎?

勢在必行

長久以來,如何激發中國服務信托的潛力成為了學界、業界共同關注的話題。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銀保監會信托部主任賴秀福建議,應進一步擴大信托機制在涉眾性社會資金管理中的應用。

賴秀福提到的涉眾性社會資金包括:預付式消費資金(如商業預付卡、互聯網虛擬充值卡、會員制模式下的預付款等)等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

在中信信托常務副總經理王道遠看來,服務信托起源于委托人、受益人各種各樣不同的訴求,最能體現信托的制度價值,是可以將信托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區別開來的業務。

結合社會經濟發展所處階段,如何看待服務信托展業的必要性?

對于這個問題,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強調了“國內服務信托發展勢在必行”這一觀點。

金樂函數信托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走向成熟,經濟規模總量已經處于世界領先位置,增長速度放緩,資產存量管理需求與日俱增,服務信托的需求也隨之而來。需求決定市場,服務信托的發展是跟隨時代的步伐,勢在必行。

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隨著經濟轉型和監管趨嚴,信托行業的轉型壓力很大,在服務信托這一藍海領域展業勢在必行。

喻智進一步指出,目前國內經濟環境日益復雜,各市場主體在財富流轉、商業交易、風險隔離、財富處理的訴求日益多元化,這是服務信托發展的基礎,信托行業制度優勢能夠得到極大的體現。

此外,服務信托可以成為失衡的結構中相對中立的第三方,扮演看管人和執行者的角色,追求獨立、效率、公平、安全等價值,能較好地與公共治理相契合,增進社會公益。

期待細則

據中信信托金融實驗室負責人周萍介紹,根據信托目的不同,服務信托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為金融活動提供服務的業務,如證券投資服務信托、資產流動化信托和結算清算服務信托等;二是為非金融活動提供服務的業務,如消費信托、土地流轉信托、職工持股信托等。在各類信托中,信托公司又提供不同的服務組合。

可以說,服務信托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不過,記者注意到,作為信托本源業務,服務信托從過去到現在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并未能成為國內信托公司主流業務。

資金信托是信托公司過去最為常見的產品形式,但近期發布的《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其采取了多方制約。

有分析認為,非標類產品預期成為監管重點,信托公司在未來展業方向上可能會偏向金融類產品和服務信托等。與此同時,業內人士也進一步呼吁服務信托相關細則的出臺。

記者注意到,從現有的監管口徑上看,對于以受托服務為主的信托業務來說,無論其信托財產是否為資金形式,均不再納入資金信托,包括家族信托、資產證券化信托、企業年金信托、慈善信托及其他監管部門認可的服務信托。

賴秀福在2019年中國信托業年會的講話中就提到,根據《信托公司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精神,政策鼓勵信托公司拓展資本補充渠道,對資金信托、服務信托及慈善信托等不同信托業務進行分類資本管理。

在云南信托研究發展部總經理王和俊看來,從目前監管對于服務信托所釋放的信號看,對于信托行業內開展服務信托的轉型定位是給予肯定的,但當前尚未推出比較詳細的配套支持制度。

“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服務信托模式的逐漸清晰,服務信托納入信托監管體系、并匹配相應的服務指標對于信托行業而言指日可待。”王和俊進一步指出。

事實上,已有信托公司將服務信托列為重要轉型方向之一,并鼓勵各業務部門加大研究和投入,在傳統業務模式基礎上尋求突破,探索嘗試幾種穩定的、可規模化復制的服務信托業務模式。

逐漸成熟

那么,服務信托會成為信托公司重要的業務板塊和收入來源嗎?

周萍指出,目前來看,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業務的手續費率逐年下滑,服務信托的手續費率雖然在絕對值上低于其他業務,但由于在規模上的巨大優勢,具有很大的盈利空間。

此外,信托公司作為專業的持牌金融機構,服務信托業務可成為重要的業務板塊,持續產生收入,并創造新的業務機會。從海外資產管理公司發展案例來看,服務信托業務發展較好的公司,資產管理業務也同樣發展較好,這是值得借鑒的。

記者了解到,信托公司傳統業務以to B為主。那么,將服務信托列為轉型的主要方向是否會涉及到與更多的市場主體進行對接?這對信托公司來說會帶來哪些挑戰?

廖鶴凱告訴記者,信托公司傳統業務以to B為主,但經過信托行業近10年的市場化發展,不少公司to C的業態也很成熟了,規模很大,規模占比逐步提升。

喻智坦言,從國外經驗來看,服務信托業態涉及商品消費、福利保障、貿易結算、財富傳承、慈善公益等多個領域和場景,自然會和更多的市場主體進行對接。

“但服務信托與傳統融資類業務不同,走的是規模化路線,核心內容是托管、運營,考驗的是金融機構的信用和管理能力。”喻智補充道,要做到規模化就需要標準化的賬戶管理和交易體系以及金融科技支持;做好托管、運營則需要更多的法律、財務、投資管理等專業人才。

有信托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目前各家公司絕大多數業務都是資金信托,在這種情況下,開展服務信托的范圍其實是很狹小的,而拓展到其他財產權領域需要準備的基礎又很龐大,需要各方面專業人才支持。

廖鶴凱進一步指出,從這個角度看,絕大多數信托公司都是處于探索階段,而且探索的領域也是有限的。還是要根據各家公司自身的資源稟賦、人才構成,綜合對目標群體需求的把握來做符合自身情況的業務拓展。

“服務信托涉及的法律問題也非常多,現在民法典的訂立就是一個好的開始,然后就是涉及到稅務方面的綜合性協調的問題,需要有一個綜合的法律和稅務統籌協調和安排。”廖鶴凱補充道。

關鍵詞: 服務信托行業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