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卉業何去何從?新模式產銷潮流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花卉苗木產業受到很大影響,不僅鮮切花、綠色觀賞苗木、盆栽植物等產銷形勢嚴峻,零售實體企業也面臨關店轉行壓力。

中國花卉業將何去何從?“線上”可能是個機會。近日,在中國花卉協會召開的2020花卉產銷形勢視頻分析會上,來自鮮切花、綠化觀賞苗木、花卉進出口等領域的業內人士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云南鮮切花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70%以上。2020年,在疫情、雪災等因素影響下,交易額減少了約24億元,再加上物流、農資等其他損失,一季度整個云南花卉行業損失將在40億元至50億元之間。”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中心總經理高榮梅說。

針對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痛點,高榮梅建議,要推動花卉線上線下立體交易體系建設,精耕細作提升花卉供應鏈體系支撐。同時,花卉業需要數字賦能,通過數字交易、智慧農業、供應鏈信息化逐步構建數字產業鏈,解決產業信息化支撐力度弱的問題。

在分析全國盆栽植物產銷形勢時,中國花協盆栽植物分會副秘書長齊國明表示,在電商等新業態支持下,未來產業前景可期。但值得注意的是,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仍需進一步提高品質,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

中國花協零售業分會副會長飛雪梅表示,雖然疫情對花卉消費和零售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但線上零售、直播帶貨、地攤經濟等新模式大量涌現,隨著鮮花產品適應新的產銷潮流,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花卉流通方面,中國花協市場流通分會秘書長田小光表示,未來花卉批發市場的銷售職能將越來越弱,倉儲職能和服務職能會越來越強。下一步,花卉零售市場將實現購物環境景區化和場景化、經營活動娛樂化、服務細致化、產品極致化、銷售方式數字化。“今年傳統花卉市場將快速迭代,機遇要遠遠大于困難。”田小光說。

(記者 李佳霖)

關鍵詞: 中國花卉業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