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已建立起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尤其是處于工業體系核心的制造業已經具備全球矚目的規模優勢。
目前,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客觀情勢仍較為突出,與德國、日本、美國等全球制造業先進強國的差距依然明顯。
大國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強國必須要有一個高質量的制造業體系。推動中國制造業向更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大膽改革、勇于突破,采取有力措施,構建高質量的制造業體系,助推我國加快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
加快構建制造業
科技創新體系
科技創新是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原生動力。支撐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尚未形成。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一是需要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及兩者有機對接與耦合,全時跟蹤與捕捉世界科技創新前沿領域,夯實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現代科技創新基礎,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二是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賦能各級科技成果轉化載體,提質科技成果準入門檻,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注重科技成果轉化實效,強化關鍵共性技術供給。三是需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形成科技創新的“GDP”考核指揮棒,推動科技創新工作脫虛向實、科技創新成果由量向質轉變,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四是需要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做強做大做實科技創新風險基金,激勵企業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資金鏈,加大企業R&D投入,使企業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五是需要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揮國家級實驗室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聚焦核心技術重點發力,引領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加快構建制造業人才支撐體系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核心是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我國制造業人才隊伍結構還難以適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優化制造業人才隊伍結構,一是著力激發企業家精神、科學精神、工匠精神,選樹多領域多層次制造人才典范,推動全社會弘揚創業創新創造文化氛圍,為科技創新人才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二是大力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形成一批國際視野的企業家、掌握國際前沿技術的科學家(工程師)、具有專業化學科知識及跨學科復合型高層人才,集合精銳力量,下好“先手棋”。三是深化技能型人才培養方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廣現代學徒制,造就一批以一線實踐能力為導向、掌握先進制造業工藝的應用型人才和產業工人。四是健全制造業人才保障機制,完善技能型人才培養、使用、管理機制,提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形成高中低梯度化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的制造業人才支撐體系。
加快構建現代服務型制造體系
現代服務型制造體系是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軟引擎。我國一些企業仍然停留在傳統制造業階段,滿足于生產、加工、銷售,單純追求產品銷售量而產生的利潤,忽視前置的專利價值、后置的解決方案等“服務價值”,制造業與服務業相互脫鉤,只做一錘子買賣。種種跡象表明,現代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現代制造業的“硬件”支撐,更需要現代服務業“軟件”給力。構建現代服務型制造體系,一是延伸布局,即需要推動從制造業向服務業價值鏈縱橫延伸布局,推進制造業向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型制造業轉型。二是高度融合,即深度開發產品前置和后置“服務價值”,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現代服務型制造水平。三是精細精準,提高企業現代化服務業價值鏈精細化程度,為“顧客”提供更加精準化的服務。
加快構建制造業制度環境體系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要積極向上、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制造業制度環境體系支撐。我國制造業制度環境還難以適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及全球價值鏈競爭軟性要求。營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效制度運行體系,一是改革,“破”“立”共進,優化制造業企業結構,制定退出實施辦法,在保障完整工業體系條件下,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加快處置“僵尸企業”。二是開放,持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充分利用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建立《外商投資法》,創造包容性外商投資環境,全要素參與全球制造業競爭,“三引進、三輸出”同時發力。三是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積極參與沿線國家制造業人才培訓、制造業基地和工業園區建設與管理,推進制造業產能和技術創新合作,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人民富裕,拓展我國制造業國際空間。四是打破貿易壁壘,推進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降低企業市場運行成本和資金風險。五是“強身健體”,制造業企業務必加強法律觀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熟悉和遵守所在國家法律規范以及國際法,依法公平競爭。六是強化金融投資結構更加傾向實體經濟,更加傾向科技創新薄弱環節,更加傾向守信中小企業、破解民營企業融資困局,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七是加快構建制造業政策協同機制,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落地、見效等服務政策系統性、銜接性、配套性,防止制造業服務政策“碎片化”,形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局強大合力。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標準 縣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這家山東科技企業的暖心行動2022-01-15
- 臨潼區:多措并舉助力農業復工復產2022-01-15
- “這個嘉賓思路厲害”,市消保委委員張兆安做客《海波熱線》特別節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王錫章帶隊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調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這家知名書店,新年再出發2022-01-15
- 崔同富到武定縣開展春節走訪慰問2022-01-15
- 北京:迎接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長安街開始布置花壇2022-01-15
- 洋碼頭首家文旅免稅直購店落地重慶十八梯景區2022-01-15
- 每戶將分到70斤!更多物資送達……直擊杭州西溪雅苑封控現場2022-01-15
- 本土確診+104,其中河南+52,天津+39,珠海新增感染者均系奧密克戎2022-01-15
- 數九寒天人心暖 濟南體彩組織開展走訪慰問網點主題黨日活動2022-01-15
- 張家界景區80萬份旅游禮包迎新春 總價值兩億元2022-01-15
- 互通資源整合 青島市北區內外牽引支撐網格優勢延伸2022-01-15
- 敢于擔當抓發展2022-01-15
- 打造德陽城市新會客廳 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華誼兄弟星劇場美好生活綜合體項目2022-01-15
- 茶房鄉提升商圈營商環境2022-01-15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諧|一起看看治理書記的社區“治理經”2022-01-15
- 江西省交通工會一行到九江走訪慰問困難戶2022-01-15
- 品嘗到的每一滴國惜醬酒,都與它們有關!2022-01-15
- 2022年春運1月17日啟動 泉州市2493名駕駛人禁止參加春運2022-01-15
- 聊城受理涉嫌污染環境罪案件17件 33人被提起公訴2022-01-15
- 浙江嘉興海鹽縣一名密切接觸者首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