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駿作 新華社發
點擊、付款、轉發……只需輕輕地動動手指,你就可能為另一個家庭帶來希望。在朋友圈,為患病親友等籌款的網絡求助信息,你一定不會陌生。近年來,“輕松籌”“愛心籌”等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快速發展,為連接網友愛心、助力善款籌集提供了便利。然而,這一新的募捐形式卻屢次被曝信息失真、審核不嚴,引發公眾對網絡募捐誠信問題的討論。
審核標準引來爭議
近日,某相聲演員因網絡募捐事件陷入了輿論漩渦。據悉,年僅33歲的他因突發腦溢血住院,其家人在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水滴籌”發起100萬元籌款項目,熱心網友紛紛幫助捐款、轉發。這本是一件令人同情的事,但有網友指出這位相聲演員在北京有兩套房、一輛車,還有醫保。盡管其妻子回應稱家中兩套房均為父母名下的公租房,自己無權限轉賣,并列舉證據證實其并非騙捐。然而,這一爭議事件把公眾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上。
什么樣的人可以發起大病求助?工資收入、房屋財產、車輛財產等個人或家庭資產怎樣核實?網友提出的這些疑問指向了當下網絡救助平臺的漏洞所在。據了解,目前,“輕松籌”“水滴籌”“愛心籌”等主要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在信息審核上并不能保證100%真實或準確。三大平臺在《個人求助信息發布條款》《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等相關條款中均有聲明——平臺并不能保證發起人信息的完全真實或完全準確,捐款人應理性分析、判斷后決定是否捐贈、資助。
這一局限既來源于籌款平臺審核機制的不足,也來源于實際操作中的困難。“輕松籌”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于亮指出,個人身份、銀行賬戶、醫院病情等可以通過人工去核實,但家庭資產只能靠患者及家屬自證。資產可能在個人名下,也可能在家庭名下,想要準確地查詢實屬不易。
至于什么樣的人應該得到救助,更是沒有統一的標準。有些本是赤貧家庭,再遇到家人重病無疑是雪上加霜;而有些僅僅只是家有病人,想要維持此前正常的生活水平而已。在尚未健全的審核機制下,不同家庭狀況的人在同一平臺發出眾籌,難免引發爭議。
“騙捐詐捐”透支網友信任
截至目前,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共有20家,在2018年共有超過84.6億人次網友點擊、關注和參與,募集善款總額超過31.7億元,同比增長26.8%。參與度之高,體現了人們慈善意識的提升。互聯網眾籌,籌的不僅是金錢,更有無數網友的善意和信任。然而,諸多爭議事件的發生,也使這些善意和信任慢慢被透支。
2016年,深圳媒體人羅爾為自己患有白血病的女兒發文《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籌款,刷爆朋友圈,最后卻被曝出羅爾本人名下有3套房產。同年,多名網絡主播被指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某農村做“偽慈善”,直播結束后就收回捐款,甚至還為增加效果往孩子臉上抹泥。此類“騙捐”“詐捐”事件,使網絡募捐誠信度遭到質疑。
此外,還有人發現,部分電商平臺存在制作虛假材料的產業鏈。為騙取醫保社保和捐款,一批制作虛假病歷、票據材料的黑色產業滋生。門診全套病例、住院全套病例甚至病情嚴重程度都可根據個人定制,還配有專業寫手撰寫籌款文案、商家負責推廣,以便獲得更多網友的關注和捐款。這些都是互聯網募捐行業健康發展的阻礙。
“眾籌平臺提高自身審核水平的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大源頭治理,嚴厲打擊販賣兜售虛假病歷等行為。”于亮說。
維護網絡慈善公信力
其實,早在2016年,民政部等四部委就聯合印發了《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其中第十條明確規定,個人為了解決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難,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發布求助信息時,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應當在顯著位置向公眾進行風險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屬于慈善公開募捐信息,真實性由信息發布個人負責。
針對此次那位相聲演員網捐事件,民政部回應稱,個人求助不屬于慈善募捐,不在民政部法定監管職責范圍內,但由于影響到慈善領域秩序規范,民政部將引導平臺修訂自律公約,針對群眾關切持續完善自律機制,也將動員其他平臺加入自律。
“水滴籌”創始人沈鵬回應稱,“水滴籌”未來會更嚴謹,更加多維度地進行風險控制,并將聯合其他眾籌平臺對自律公約進行迭代。他表示,用假病歷等虛假資料去騙錢的是極少數,籌款人大多是真實的,不希望大眾被個別負面案例誤導。
隨著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快速發展,進一步規范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勢在必行。此前,民政部公布了《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范》兩項推薦性行業標準,對募捐主體、平臺責任作了規定。2018年10月,“愛心籌”“輕松籌”“水滴籌”3家平臺聯合簽署發布《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倡議書及自律公約》,健全事前審查、提款公示、在線舉報等功能,建立求助人“黑名單”,旨在強化信用約束,提升公開透明,歡迎社會監督。
但同時也要看到,對于一個網絡平臺來說,在對存款、房產、車輛等個人或家庭信息的審核中,客觀上確實有一定的難度。要讓網絡慈善事業健康發展、讓網絡平臺承擔起責任,也要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建立起一個互聯互通的信息核對網絡。讓公眾愛心不被過度消費,從而維護網絡慈善的公信力。(記者 何欣禹)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標準 縣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這家山東科技企業的暖心行動2022-01-15
- 臨潼區:多措并舉助力農業復工復產2022-01-15
- “這個嘉賓思路厲害”,市消保委委員張兆安做客《海波熱線》特別節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王錫章帶隊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調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這家知名書店,新年再出發2022-01-15
- 崔同富到武定縣開展春節走訪慰問2022-01-15
- 北京:迎接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長安街開始布置花壇2022-01-15
- 洋碼頭首家文旅免稅直購店落地重慶十八梯景區2022-01-15
- 每戶將分到70斤!更多物資送達……直擊杭州西溪雅苑封控現場2022-01-15
- 本土確診+104,其中河南+52,天津+39,珠海新增感染者均系奧密克戎2022-01-15
- 數九寒天人心暖 濟南體彩組織開展走訪慰問網點主題黨日活動2022-01-15
- 張家界景區80萬份旅游禮包迎新春 總價值兩億元2022-01-15
- 互通資源整合 青島市北區內外牽引支撐網格優勢延伸2022-01-15
- 敢于擔當抓發展2022-01-15
- 打造德陽城市新會客廳 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華誼兄弟星劇場美好生活綜合體項目2022-01-15
- 茶房鄉提升商圈營商環境2022-01-15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諧|一起看看治理書記的社區“治理經”2022-01-15
- 江西省交通工會一行到九江走訪慰問困難戶2022-01-15
- 品嘗到的每一滴國惜醬酒,都與它們有關!2022-01-15
- 2022年春運1月17日啟動 泉州市2493名駕駛人禁止參加春運2022-01-15
- 聊城受理涉嫌污染環境罪案件17件 33人被提起公訴2022-01-15
- 浙江嘉興海鹽縣一名密切接觸者首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