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20天“征地”萬畝 未批先占“圈地”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中國之聲報道了河北保定徐水區20天“征地”萬畝,未批先占“圈地”。專家呼吁應警惕雄安新區周邊區域“搶占”土地資源的做法,干擾雄安新區的千年大計。

針對徐水區“名為土地收儲,實為土地征收”的做法,保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回應稱,作為市級土地管理部門,對徐水區如此大面積地“征收”土地毫不知情。一場突破現行土地管理法規的“土地征收”,也引起一定的爭議。服務雄安新區,周邊區域究竟該如何作為?

上級主管部門毫不知情:“你們是征地還是儲備啊?”

去年10月,保定市徐水區政府一天發布5則土地“收儲”公告,稱將在一個月內“收儲”包含雄安新區周邊管控區5個村莊在內共17個村莊的耕地,目的是為建設植物園、中小企業園、華訊天谷等項目。部分村民對土地“收儲”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并稱“收儲”過程中,存在強迫簽字的現象。

點擊進入下一頁

記者調查發現,當地政府雖然發布的“土地收儲”公告,但實際操作中卻是“土地征收”或者“土地流轉”。土地收儲、征收和流轉,這三者概念完全不同,涉及程序和范圍完全是兩回事。徐水區政府區長李志永對此回應稱:“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們不叫土地收儲,實際上是以村集體為單位的土地整理或者土地流轉。我們也可以叫土地預征,是為了便于土地管控。”

點擊進入下一頁

針對徐水區“名為土地收儲,實為土地征收”的做法,保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作為上級土地管理部門,對徐水區如此大面積地征收土地毫不知情,而且感到很吃驚,“這是怎么回事啊?我們一直在問他們。我們國土局建設用地處的同志,他們還不知道這事呢。我們一直在問,說你們這是干什么,你們是征地還是儲備啊?”

徐水區如此大面積地“收儲”耕地,保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處室竟是“一頭霧水”。據介紹,保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尚未收到來自徐水區方面關于發布征地告知的申請書:“如果是正式的征地,應該由我們保定市來發布征地告知,徐水區的這個,我們還沒有收到發布征地告知的請示。”

保定市主管部門負責人:徐水區政府做法不符合現行法律法規

記者調查發現,涉及“土地收儲”的村莊,大部分村民已簽訂征地補償協議書,征地補償款也已打入個人名下賬戶。而有的村莊簽訂的是土地流轉協議書,流轉期限20年,每畝1290元,一次性支付。

專業律師指出,徐水區政府雖然對外發布的是“土地收儲”公告,但實際是土地征收行為。保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徐水區發布的土地收儲公告也不符合規范的土地收儲公告格式:“儲備的公告,嚴格來說是征地告知。收儲工作,我也問了市局土地儲備中心主任,說沒有這個格式。它雖然發布的土地收儲公告,但不是土地收儲。”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徐水區政府的這種做法,不符合土地管理現行的法律法規。對于徐水區政府是為了“管控”土地的解釋,這位負責人稱:“管控的辦法可能有各種各樣的,但也不一定非得用這種方式。我個人認為,我們的工作應該有法律依據,我們做的每一項工作應該有法律條文在支撐,都有法律程序的。”

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是當前農村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黨中央早已對這項工作作出部署,各省政府強力推進。河北要求各地務必于2018年年底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但在保定市徐水區,記者發現,不少涉及“土地收儲”的村莊,都沒有如期頒發土地權證。保定市農業農村局經管處相關人員對記者表示,雖然省里有明確要求,仍有地方未落實,“各個地方發的時間不相同,現在好多地方都已發證。最后確權證上是蓋的是縣政府的章,由于縣區政府是發證主體責任單位。一直在督促發,據了解有的證已到鄉鎮,還沒有發到村里頭。”

知情的鄉鎮干部說,一些鄉鎮土地權證都已發到鄉鎮,如果發下去,會給征地帶來不小的阻力和難度。河北喬烽律師事務所主任喬烽認為,應發土地權證卻故意不發,背后的用意很明顯,這也導致中央或者省里的政令在基層得不到落實。

徐水區這次大規模收儲耕地,一方面是村民對當地政府“圈地”貼邊發展的質疑,另一方面是區長稱是為“管控”土地,服務雄安發展的考慮。到底是征地還是收儲?業內專家如何評價?

“景觀帶建設”征收土地,搖身一變成了房地產項目

多位村民聯名給中國之聲寄來的反映材料稱,徐水區毗鄰雄安新區,在此次征地片區內和周圍已建有多個高端房地產樓盤,打著毗鄰雄安的旗號對外銷售。

點擊進入下一頁

一些商業樓盤因毗鄰雄安新區,成為對外銷售的主要賣點,價格也因此不斷看漲

記者實地走訪土地“收儲”公告涉及片區及周邊區域,發現多個房地產樓盤。在華訊天谷片區,“天葉·悅山湖”樓盤多座山體別墅已初步建成,整個項目緊鄰向白洋淀進行生態補水的8000畝瀑河水庫,項目還規劃有山體公園、山頂度假酒店、高爾夫球吧、垂釣俱樂部等配套設施。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在華訊天谷片區,“天葉·悅山湖”樓盤多座山體別墅已初步建成

樓盤銷售人員稱,該地產項目在此次政府征地的片區內,未來當地要建天谷小鎮,發展潛力很大,“半山別墅是我們這邊后期有業主想要私人會所,到時候再說,這個還沒有確定下來。現在確定下來的是在會所的南側,這是聯排、雙拼,但是這個已經沒有房源了。之前售價中間戶是258萬。”

在劉伶路片區,“尚品”“禧悅城”等樓盤已開始運行。有村民指著眼前的樓盤說:“這一片以前都是我們的耕地,政府從我們手里以每畝11.9萬元的價格收走地,現在我家這3畝多地都賣了也買不了一套房!”

點擊進入下一頁

被納入土地收儲范圍的遷民莊村位于植物園項目片區,可以看到村里塔吊林立

徐水區東史端鎮下河西村位于雄安新區周邊管控區,該村多位村民向記者反映,政府以建設景觀大道為名征收他們的土地后,實際卻建起了商業住宅樓。一位村民拿著一張補償協議說,下河西村委會今年2月以“加快華龍路景觀帶建設”為名征收了他的土地,現在卻搞起了房地產,“每畝16.8萬元為標準征收,全都以景觀大道為名征,都是現在的‘玉瀾灣’(地產項目)所在地。是說建景觀大道,最后都私下協調了。”

點擊進入下一頁

這里曾被當地政府以建設糧庫為名征地,事后征收的土地上卻建起了商業樓盤

專家:如此“收儲”要不得

專注土地政策研究多年的蘇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程雪陽表示,保定徐水區的做法確實是違法的。根據《土地儲備管理辦法》的規定,已辦理農用地轉用、征收批準手續并完成征收的土地,才可以收儲。也就是說,如果收儲土地是集體農田,沒有走完“農轉用”征地手續之前,是不能收儲的,更不能通過收儲直接代替征收。

而鄭州大學中國土地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崔向前認為,利用土地儲備整理的方法,把擬征收土地列入儲備計劃,是地方政府破解供地矛盾、提高供地效率的較為合法合規的思維,這種做法本身并不違法,關鍵難點在于擬征收土地性質為集體土地,仍然要走征收程序。用土地流轉的方式,先行把土地集中起來,在不改變所有權的前提下對經營權進行控制,這樣可以有效管控散戶的非法違建、破壞性經營等現象,“作為征收前的過渡辦法不失為一種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但如果面積較大則容易造成財政壓力和維穩壓力,加之項目落地一旦出現跑偏,政府舉債主導的土地流轉和棚戶區改造項目會造成較大的地方債,對于這些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均應該警惕。”

針對外界質疑,當地將采取哪些措施回應關切?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