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老齡化加速,全國各地圍繞養老展開了諸多實踐:老年助餐服務、公私并舉的養老機構、多地試點的長期護理保險……它們構筑起的基礎養老服務體系解決了不少養老問題。
在上海兩會期間,養老話題亦是備受關注。不少代表委員稱,現有的養老服務還遠未達到“高質量”,既要通過增設養老院、床位、護理人員等“硬件”,也要通過增添人性化、多元化服務等“軟件”,來滿足目前的養老新需求。
從一次澡、一頓飯、一張床看養老成績單
“我腰不太好,每天護理人員上門給老伴助浴,解決了大問題。”家住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區的江慧君介紹說,她66歲的老伴桂國祥因受疾病困擾,行動困難、認知紊亂,參加長期護理保險以來,每天都有一名護理人員上門幫其洗澡,“每次1小時只要自己掏6.5元,便宜又方便。”
上海、重慶、廣州和青島等15個城市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著力解決失能老人的長期護理保障問題。試點至今,長護險收獲了不少“使用感好”的評價。“我們是2018年3月提出申請的,評估辦理流程非常快,當月護理人員就上門服務了。”江慧君說。
另外,對于很多年歲已高、腿腳不便的獨居老人來說,“下樓買菜,上樓做飯”這件小事成了“天大的難事”。為此,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開展了老年助餐服務。以上海為例,從2008年起至2017年底,已建社區老年助餐服務點815家,解決了8萬余名老人吃飯難的問題。住在黃浦區西成里居民區86歲的阿婆趙寧新,每天早上子女上班前會把她送到社區的托老所里,中午就和老伙伴們一起吃老年餐,“空調暖暖的,飯熱乎乎的。”
養老院床位少一直是個痛點,如何在有限的城區開拓出更多的養老空間?上海市長寧區就正在探索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養老設施建設。目前長寧已協調區內國企盤活30處閑置資源用于建設各類養老設施,有效增加養老設施供給。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共有養老機構703家,養老床位總數達到138361張,有效緩解了養老供需緊張的問題。
“好意換不來滿意”,養老服務暴露三大問題
基礎養老服務與設施的進步讓眾多老人受益,但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不少老人也反映:“大家都在追求美好生活,我們也有追求美好養老生活的需要。”養老院、床位、護工等數量,已然不能成為養老供需平衡的唯一尺度,否則“養者”的好意未必就能換來“被養者”的滿意。
——量的不均衡伴有質的不理想。上海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鳳懋倫說,當前老百姓最期盼的是“盆景”如何盡快變成“森林”。以老年助餐為例,目前的供給模式服務到8.1萬老年困難人群,但上海市僅80歲以上戶籍老人就有80多萬,同時公共服務不均衡、飯菜質量不理想、供給方式不豐富、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生活照料不等同心理滿足。上海健康醫學院院長黃鋼就在其提案中提到,養老機構間服務水平和質量參差不齊,一般較低層次的養老機構主要提供生活照料服務,醫療護理、文化娛樂則相對較少,精神慰藉提供得則更少。他在調研中聽到不少老人抱怨護理人員素質不高,缺乏人性服務。
——服務內容與實際需求存偏差。上海市政協針對養老問題的專題調研中顯示,長護險服務內容確實存在與老年人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老年人迫切需要且最受用的不僅僅是“喂飯、助浴”,“做飯、洗衣”“買菜、買衣”等日常生活服務同樣重要。
養老不是管飽 “增量”與“走心”一個都不能少
“現在的老人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甚至吃得開心最好。”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等日前共同發布的《老年健康藍皮書:中國老年健康研究報告(2018)》顯示,2000年至2018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從10.2%上升到17.9%,預計在2026年中國正式進入老齡社會。
僅一頓老年午餐,一面是不斷擴大的助餐“放量”需求,另一面是希望餐食個性化的“提質”訴求。不少代表委員呼吁,養老服務的“增量”與“走心”需“雙輪驅動”。
“可以借鑒‘白領午餐工程’的方法,以‘社區食堂’為載體,構建‘政府支持、市場承接’的老年助餐服務新模式、新機制。”鳳懋倫表示,鼓勵各類主體經營的“社區食堂”“一主多輔、多種經營”,通過“質優利微”為更多有需求的市民提供餐食等做法,推出老年助餐服務的“自選動作”,努力滿足60歲及以上老年人“放量提質”的助餐服務新需求。
另外,多名上海市政協委員針對長護險需求錯配問題聯名建議,以“模塊化”為抓手,細化分解服務內容與人員隊伍類別以構建“功能模塊”,針對服務對象的實際個性化需求,通過“功能模塊”的不同組合來提高項目適配性和服務精準性。
對于亟須壯大的護理人員隊伍來說,黃鋼表示,除了業務培訓,素質建設同樣重要,特別要強化護理員護理倫理和人文關懷素質的教育。建議一方面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制定相應細化的行為規范和標準;另一方面通過輿論宣傳、樹立典型等營造人性化護理的氛圍,形成關愛老人的風尚,讓老人們開心體面地安享“多彩夕陽”。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標準 縣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這家山東科技企業的暖心行動2022-01-15
- 臨潼區:多措并舉助力農業復工復產2022-01-15
- “這個嘉賓思路厲害”,市消保委委員張兆安做客《海波熱線》特別節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王錫章帶隊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調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這家知名書店,新年再出發2022-01-15
- 崔同富到武定縣開展春節走訪慰問2022-01-15
- 北京:迎接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長安街開始布置花壇2022-01-15
- 洋碼頭首家文旅免稅直購店落地重慶十八梯景區2022-01-15
- 每戶將分到70斤!更多物資送達……直擊杭州西溪雅苑封控現場2022-01-15
- 本土確診+104,其中河南+52,天津+39,珠海新增感染者均系奧密克戎2022-01-15
- 數九寒天人心暖 濟南體彩組織開展走訪慰問網點主題黨日活動2022-01-15
- 張家界景區80萬份旅游禮包迎新春 總價值兩億元2022-01-15
- 互通資源整合 青島市北區內外牽引支撐網格優勢延伸2022-01-15
- 敢于擔當抓發展2022-01-15
- 打造德陽城市新會客廳 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華誼兄弟星劇場美好生活綜合體項目2022-01-15
- 茶房鄉提升商圈營商環境2022-01-15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諧|一起看看治理書記的社區“治理經”2022-01-15
- 江西省交通工會一行到九江走訪慰問困難戶2022-01-15
- 品嘗到的每一滴國惜醬酒,都與它們有關!2022-01-15
- 2022年春運1月17日啟動 泉州市2493名駕駛人禁止參加春運2022-01-15
- 聊城受理涉嫌污染環境罪案件17件 33人被提起公訴2022-01-15
- 浙江嘉興海鹽縣一名密切接觸者首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