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當前的金融工作進行了重要部署,并重申了一個重要精神,即金融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在此后的保險業專題培訓中,保監會也強調,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是保險業的天然使命,要不忘初心、回歸本源、做強主業,堅持“保險業姓保”,使保險成為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實現保險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協調發展。
眾安保險認為,在保險業回歸本源的過程中,有責任、有擔當的保險科技公司應當苦修內功,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為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催化劑”,為行業風險管理打造“撒手锏”。
讓保險姓保
把實業做實
眾安保險自成立起就希望利用技術創新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截至2016年12月31日,眾安已服務用戶4.92億,保單數量達到72億。
比如,眾安最早推出的保證金保險“眾樂寶”,其立足點便是服務小微企業。過去,淘寶、天貓等平臺出于保護消費者的考慮,要求賣家上網開店時繳納幾萬至幾十萬元不等的保證金。這筆錢對于甫才起步的賣家,無疑是一項負擔。但有了“眾樂寶”后,賣家不必繳納全額保證金,只需支付相當于保證金1%—3%額度的保費。3年多來,“眾樂寶”“參聚險”等保證金保險累計服務小微賣家及中小企業超過300萬家,釋放保證金過千億元,既保障了買家利益,又為賣家緩解了資金壓力,增強了小微主體的創業活力。
如今,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帶來了一些新風險,同時,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使得很多過去隱匿的風險開始可被識別。眾安保險希望以數據和技術為手段,以保險為工具,識別新風險,成為穩定器。
在業務拓展過程中,服務實體經濟始終是眾安保險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我們與國內首家以農機分期切入農業領域的互聯網創新企業“農分期”合作,支持農村金融,通過對小額、分散的農業生產貸款類資產進行風險篩選與定價,以“穿透到資產底層”的方式對滿足承保要求的貸款提供保險增信,從而提高農戶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充分發揮眾安保險的保障作用,緩解“三農”金融缺口問題,助力“三農”金融健康發展。我們與大疆合作,為農業無人機提供一站式的保障和金融服務方案,以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
2016年11月,眾安保險成立全資子公司眾安科技,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開展精準扶貧。日前,眾安科技與多方聯合在江蘇靖江建成國內首個基于區塊鏈科技的扶貧養殖基地,從雞苗到成雞,整個過程都可溯源,當地貧困農戶親切地稱之為“致富步步雞”。
根據規劃,“步步雞”項目將在3年內覆蓋上千個貧困鄉、村,養雞總數超過2300萬只;新建近10萬畝生態養殖基地,每年預計為農戶增收27億元。
讓保險更有溫度
發展保險科技,就是要通過對數據和技術的開發,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構建一張以保險相互連接的價值網,使用戶更容易獲得高效、便捷的保障。
眾安針對存量手機推出的提供舊屏損壞補償的保險“賠你碎”,解決了目前大多數“碎屏險”只與新機捆綁銷售、消費者已購手機碎屏沒有保障的難題。眾安通過自主研發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碎屏識別和身份識別技術,使存量機的全自動投保、驗機成為可能。與此同時,“賠你碎”還整合線下維修門店和線上手機維修O2O企業資源。投保用戶可“一鍵呼叫”后端維修,系統根據用戶定位安排人員免費上門維修或提供寄修中心地址。
從產品設計、定價,到核保、理賠,“賠你碎”利用科技促成手機銷售、維修等資源整合,提升了服務效率,也讓用戶重新認識了保險——保險科技可以全程在線,隨時解決用戶以往未被滿足的保險需求,同時對保險行業創新也具有積極的示范意義:隨著保險技術的提升,保險產品可以逐漸實現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保障內容因場景而異、產品定價因人而不同、保障服務因科技進步而智能。
目前,在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水平方面,眾安還有更多創意。比如,眾安科技率先研制的客服機器人已在眾安保險的系統中運行,由其替代人工,完成大量的售前和售后咨詢工作。
發展保險科技,也可以為行業風險管理提供更多支持。比如,眾安科技打造的“醫療+健康險”解決方案,可以通過區塊鏈分布式的賬本技術實現醫療平臺全網互聯,使各接入平臺共享醫療數據。未來,在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醫療機構可以快速獲取并核實相關醫療數據,并通過智能合約快速執行賠付,既方便了患者,又保護了他們的醫療隱私,同時能有效管控醫療健康險“騙保”現象,解決多年以來健康保險業務難以突破的“道德風險”瓶頸,為醫療資金風險管理提供了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