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等待裝運的集裝箱貨柜。胡雁 攝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電 題:2017年中國外貿半年報折射經濟四大積極變化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2017年上半年中國外貿數據13日公布,19.6%的同比增速創2011年下半年以來半年度增速新高,也折射出同期中國經濟四大積極變化。
宏觀經濟穩中向好
據海關總署統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進口額達5.9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5.7%。
進口冷暖與國內經濟形勢直接相關。如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所言,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帶動進口量持續增加。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日趨明朗,經濟結構、企業效益、市場信心都在改善。發電量、用電量、貨運量、進出口和企業效益都延續了一季度向好態勢。6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為51.7,連續11個月在景氣區間,刺激內需增長。
自主品牌競爭力增強
據海關總署數據,上半年中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7.46萬億元,同比增長20.5%,占同期中國進出口總值的56.7%,比2016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
所謂“一般貿易”,是比“加工貿易”更高級的一種外貿形式。長期以來,主要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技術含量相對不高,利潤空間也比較微薄的加工貿易一直占中國外貿“半壁江山”,是外貿大而不強的集中體現。加工貿易通常要使用大量進口材料,因此中國外貿往往表現為“大進大出”。
在此情況下,一般貿易占比提升,表明中國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在增長,有利于外貿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變。
高端產品競爭力增強
中國外貿乃至整個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另一個體現,是汽車、手機、無人機等技術水平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競爭力越來越強。
目前,機電產品已占中國出口額近60%,接近服裝、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三倍,是出口無可爭議的主力。其中,手機、汽車、無人機、船舶等備受海外歡迎。
1月-6月,中國手機和零件出口額達4400多億元,同比增長13.5%;船舶出口額800多億元,同比增長25.1%;汽車出口額400多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無人機出口額同比增速高達93.4%。
東北外貿跑贏全國
曾被外界稱為中國“銹帶”的東北地區,如今開始露出“光澤”。
上半年,黑龍江、吉林、遼寧外貿整體增速達23.1%,不僅跑贏同期全國總體增速,也高于東部10省市外貿整體增速。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回暖折射出東北經濟最困難的日子似乎正在過去。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振興司司長周建平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7年以來,東北三省經濟指標有回暖趨勢,企穩基礎進一步鞏固,有利因素正在加快積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