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此次的“小白信用聯名卡”區別于其他聯名卡,京東金融信用服務“小白信用”和招行用戶信用權益有所結合。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京東金融已有主打消費金融的“白條”和現金借貸產品“金條”,為何接連與銀行合作推出聯名信用卡?
回溯到今年初,京東金融與銀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移動支付、聯名卡、大數據應用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彼時共有12家銀行參與銀聯品牌聯名卡簽約。而在聯名卡業務上,京東金融、銀聯、銀行有望形成“鐵三角”,即銀行作為發卡方,銀聯作為銀行卡管理方,京東金融作為技術提供方。
三者之間的結合曾引發關注。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銀行可通過合作降低獲客成本,同時京東線上渠道和年輕用戶群體的數據,也能幫助銀行提高風險識別和服務效率。而白條和金條在使用場景、用戶數量上有所不足,通過合作可利用傳統銀行在資金成本、金融產品上的優勢,同時檢驗自身的技術輸出能力。
在此背后,隨著“金融科技”概念走熱,包括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互聯網巨頭紛紛表示要輸出技術,與傳統金融機構進行合作。而這波“擁抱潮”,大有持續之勢。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曾表示,“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種“非友即敵”的零和思維,有悖時代潮流,已經完全過時了。“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更多的組織和個人選擇合作、優勢互補,共同面對挑戰。在金融領域,無論是金融機構之間還是金融機構與外部競爭者,近年來大家在合作中競爭,更在競爭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