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剔除上市新股,A股市值增加了1.57萬億元,按照中登最新數據,A股持倉投資者數量為12647.21萬人,也就是人均賺了1.24萬元。不過多數中小股民表示盈利并未達標,直呼自己“被平均”了。
行情非牛非熊 白馬股一騎絕塵
2017年上半年,A股走勢非牛非熊,滬深兩市累計漲幅均在3%左右,創業板逆勢大跌7%,上證50指數則飆升11.50%。指數看似漲了,但掙錢并不容易。市場交投低迷,上半年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金額4365.6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近兩成。
從板塊來看的話,買到白馬股的應該收獲不小,而死守成長股卻跌了大跟頭。二月末三月初,白馬股在經過連續上漲后大部分出現平臺期,這讓很多散戶不敢追高,以龍頭貴州茅臺為例,截至2月末,月K線已經連續5個月收紅,股價從200多元飆漲到354元,有機構的研報也指出存在回調的空間,然而此后的四個月茅臺卻加速上漲直逼500元大關,有散戶感慨“一手就要近五萬,誰知道能飆到這么高,就算買了也不敢拿這么久呀”。
熱點概念方面包括雄安新區、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熱點題材大漲。而文教休閑、區塊鏈、送轉潛力跌板塊跌幅居前。
個股方面,至純科技、康泰生物、德新交運、寒銳鈷業、立昂技術、熙菱信息、新宏澤、華正新材、新勁剛、宣亞國際成為上半年漲幅最大的十只股票。其中,次新股至純科技以近9倍的漲幅位居首位。若剔除次新股,西部建設、北新路橋等一帶一路概念以及創業環保、冀東裝備則將躋身十大牛股名單。此外,以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等為代表的白馬藍籌一路高歌猛進,紛紛創出歷史或階段新高。
而跌幅居前的十大熊股則全部腰斬,其中有6股來自ST板塊,這也與監管層嚴厲打擊殼資源炒作息息相關。今年退市第一股新都退則跌去八成。
6成股民虧了 人均盈利1.24萬元
中國股市歷來有“一賺二平七虧損”的說法,大部分股民炒股是虧錢的。據《中國證券報》引同花順數據,上半年虧損股民比例高達66%,更是有一半的股民虧損幅度超過5%。盈利股民只有34%!
截至6月30日收盤,今年上半年A股市值增加了3.29萬億元,剔除今年上市的新股,上半年市值增加了1.57萬億元。
與此同時,證券市場上半年新增投資者836.17萬人。中證登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A股期末持倉投資者數量為12647.21萬人。以此粗略計算,2017年上半年,A股持倉投資者人均盈利1.24萬元。
不過,從4月5日清明節過后,原本節節走高的市場掉頭向下。4月7日,滬指觸及半年高點3295.19點,而到5月11日,已經跌至3016.53點,期間跌幅達到6.69%。從市值來看,縮水超過4萬億元。按照彼時5000萬持倉賬戶來計算,等于A股投資者近一個月平均每人虧損超過8萬元。
券商研判下半年走勢“一九”變“三七”
對于A股市場的下半年行情,海通證券認為,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一九”現象明顯, 即上漲個股數量在全部A股中占比不到10%,且多是500億以上一線藍籌這些股票。隨著市場環境轉暖,市場結構有望回到“三七”,從一線藍籌價值向二線價值成長擴散。二線價值成長集中于市值100-500億元公司,占所有A股數量的29%。
廣發證券分析認為,進入7月份,上市公司業績中報、金融監管力度和市場流動性將成為左右市場的三大重要因素。“漂亮50”的價值發現過程已基本完成,中報披露期,業績是最好的題材。
從行業來看,多家券商看好消費、金融、航空、汽車等行業。招商證券下半年首推消費行業,其表示股票金融屬性的消退,投資者必須重新聚焦股票作為企業所有權的實體屬性,尋找內生業績增長較好,估值已經回落到合理甚至低估的標的。
從主題來看,長城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汪毅認為,雄安新區或是下半年最重要的主題熱點。同時可關注國企改革和新能源汽車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