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注 科技 財經 汽車 房產 圖片 時局 股票 導購 建材 手機版

IPO拒絕“蘿卜快了不洗泥” 通過率降至73%

來源:新京報 發布時間:2017-06-12 11:22:12

  中國證監會正在避免IPO“蘿卜快了不洗泥”,IPO通過率已降至73.15%,而去年這一數據則達92.5%。

  6月9日,證監會公布了今年IPO審查情況,截至到5月19日,今年共審結IPO企業257家,其中,已核準的IPO企業188家;未通過發審會(被否決)的IPO企業24家;終止審查(申請撤回)的IPO企業45家。IPO審結通過率約為73.15%,。

  證監會同時公布,1-4月終止審查IPO企業35家,未通過發審會IPO企業18家。35家終止審查IPO企業中有62.86%存在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異常;18家未通過審核的企業中有33.33%在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及會計基礎的規范性上存疑。

  而記者根據證監會官網信息進行粗略統計,截至6月7日,今年以來已經有29家公司IPO被監管層否決,超越2016年全年監管層投出“否決票”的總數。據統計,去年全年有18家企業的IPO被否。這一數據未包括發審會審核前即已遭淘汰的企業,也未包括“主動撤回”IPO申請的企業。

  記者統計的截至6月7日的被否的29家企業中,44.8%被提及“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問題,68.96%被提及財務或會計方面的問題,這背后涉嫌粉飾業績問題。同時,20.68%的企業被提及業績波動或盈利持續性問題。

  審核數量已超去年全年,通過率創新低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截至6月7日約有280家IPO被審結。這意味著不到半年,IPO審核的企業數量超過2016年全年。不過,IPO審核通過率已明顯降低,證監會也不斷釋放強監管信號。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6年發審委共審核了267家擬IPO企業,有247家企業通過審核,通過率92.5%,有20家企業未通過或取消審核。

  今年1月,證監會公開強調,2017年將繼續開展IPO企業現場檢查工作,防止帶病申報,嚴把資本市場入門關,對IPO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證監會強硬的監管態度背后,是2016年以來頻發的IPO“黑天鵝”事件。正如劉士余所說,“差的公司在市場上吸血”。

  證監會公布的2016年證監稽查20大典型違法案例中,遼寧振隆特產2013年至2015年向證監會申報的四份招股說明書存在虛假記載、欣泰電氣報送包含虛假財務報告的發行申請材料,騙取發行核準。最終兩家公司均受到嚴懲。

  從2017年2月證監會公布的現場檢查情況來看,圣元環保存在未披露關聯方資金往來、部分貸款發放至實際控制人個人賬戶、大額現金支付等問題;上海基美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存在銷售收入確認與實際情況存在不一致、財務人員兼職關聯方財務工作、未披露部分關聯方關系、銷售傭金實際情況與披露信息不符等問題。

  七成被否企業被通報財會問題,涉嫌粉飾業績

  在今年被否的29家公司中,創業板被否公司數量居多。

  從這些公司此前擬上市的板塊來看,擬主板上市企業為11家,占比38%;擬創業板上市企業18家,占比62%。

  具體到個案的情況,“財務和會計方面的問題”、“內控制度”、“業績下滑、波動”、“關聯交易”、“持續盈利能力”是導致IPO遭否的幾大因素。在上述29家公司中的審核結果公告中,財務會計方面問題涉及20家企業,占比68.9%,這是導致擬上市公司遭到否決的“禍首”。“內控制度”存在疑問,前后被發審委提及13次,居第二。

  根據證監會的通報,1-4月未通過發審會的18家IPO企業中,有6家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及會計基礎的規范性存疑,占比33.33%;5家企業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異常,占比27.78%。

  這意味著:財會問題和內控制度有效性是眾多企業被否的主因。

  而持續盈利能力問題被提及5次,占比17.24%。而根據證監會對1到4月18家被否企業原因通報,3家企業持續盈利能力存疑,占比16.67%。

  據證監會通報,下一步,證監會將進一步強化發行監管,嚴格審核,在嚴防企業造假的同時,嚴密關注企業通過短期縮減人員、降低工資、減少費用、放寬信用政策促進銷售等方式粉飾業績的情況。

  45家企業撤回申請,六成經營或財務異常

  面對自身的“帶病申報”,也有不少企業選擇自動撤回IPO申請。

  據證監會通報,1-4月撤回申請的35家IPO企業中,有22家企業存在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異常,占比62.86%;有5家企業存在會計核算的規范性存疑問題,占比14.28%;4家企業業績下滑,占比11.43%;4家企業股權或戰略調整,占比11.43%。

  其中,勇猛機械在2016年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營業利潤為負;深圳廣寧股份報告期內收入、利潤、毛利率均呈下滑趨勢。虎撲體育也因應收賬款余額較高、周轉率下降,業績波動較大且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和凈利潤的差異較大等情況,最終終止審查。

  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異常不單指業績下滑,有報道稱,除了業績大幅下滑之外,財務指標好于同行也是企業撤回申請的一大原因。比如科惠醫療器械。

  IPO被否“坑”了誰?

  遭到否決的IPO公司自然可以“卷土重來”,但對于希望快進快出的投資人來說,則意味著資金的暫時套牢。對他們來說,IPO退出仍然是投資人原始投資增值最優途徑,有時甚至增值上百倍。

  在此次被否的公司中,多數擬上市公司都有引入外部資本。盡管多數公司此前在市場“名不見經傳”,但它們背后的投資人有些來頭不小,所投企業IPO被否,這些背后“大佬”們也只能暫時接受現實。

  以廣東百合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工商資料顯示,除控股股東黃凱和幾位自然人股東外,來自IDG資本的北京和諧成長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作為持股13%的主要股東名列第三大股東之位,這家有限合伙企業的背后,則站著多家“公家”股東。

  百合醫療融資信息顯示,IDG資本和“同創偉業”在2013年3月即已進入百合醫療,后經過2014年10月公司首次申請IPO,直至“拖延”到今年再次沖擊IPO被否,投資方已經“苦守”4年多了。

  再例如此次被否的上海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股東名單的24名股東中有7位自然人,其余17名股東均為機構,其中,國內知名PE常春藤資本旗下的幾家公司占去多個席位。這家PE曾參與投資,其投資案例包括來伊份、華數傳媒等。(記者 李云琦 張泉薇)

責任編輯:FG003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新化月報網-記錄中國、解讀天下!所有文章、評論、信息、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
 

Copyright 2013-2017 新化月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16044039號-54
 

QQ聯絡:183 291 366     www.qygs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lianxiwangzhan5@foxmall.net.cn      違法信息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