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注 科技 財經 汽車 房產 圖片 時局 股票 導購 建材 手機版

遛娃師等新職業興起:幫家長破解孩子周末玩耍難題

來源: 發布時間:2017-06-06 14:08:51
職業是一個人重要的社會標簽之一。在時代變遷中,特別是伴隨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傳統職業獲得了新生,而一些新興產業也催生出全新的職業形態,社會職業結構隨之改變。

  根據人社部編制的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與1999年第一版相比,新增347個職業、取消894個職業,共減少547個職業。

  從傳統到現代、從線下到線上、從生產到服務、從低效到高效,新興職業的特點折射出經濟轉型、就業轉型的應有之義——從主要依靠自然資源轉移到更多依靠人力資源增值,不僅創造出了新崗位、盤活了社會資源、升級了市場需求,也為更多年輕人就業創業提供了新選擇。

  當然,新興職業的出現也會帶來新的問題,比如,“互聯網+”從業者的社保權益維護問題;再比如,新職業從業資質審核與人才隊伍建設的規范問題等。而這些都需要相關的制度建設跟上職業發展的腳步。

  遛娃師、旅行體驗師、網店裝修員、3D打印工程師……面對這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新鮮職業,本版從本期起推出《新興職業人》欄目,聚焦新興職業從業者的職場故事,用他們的故事展示行業發展進程、就業觀念變化以及勞動精神的傳承。

遛娃師協助孩子與家長一起玩小小高爾夫游戲。本報記者 羅筱曉 攝

  5月14日,星期日,母親節。

  吃過午飯,楊瑩就匆匆趕到位于長沙市萬家麗國際購物廣場5層的哈林虎親子娛樂中心。這天下午,她要在這里帶領20位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完成一系列親子趣味挑戰項目。

  布置簽到臺,擺放活動道具,分配每個關卡的具體負責人……趁著商場中午人還不多,作為領隊的楊瑩,和同事一起抓緊時間準備著。

  雖然還是20歲的在校大學生,學習市場營銷專業的楊瑩“帶娃”已經有1年多了。在兼職的公司里,她的職位是再普通不過的“活動執行”,但在參與活動的家長口中,楊瑩從事的工作有一個有趣的稱呼——遛娃師。

  “只聽過遛狗,‘遛娃’是什么?”

  面對記者的疑問,楊瑩一邊檢查場地一邊回答:“就是幫助家長解決孩子去哪兒玩、怎么玩、跟誰玩的難題。”

  為何遛? 女兒的周末不好玩

  下午2點半,挑戰賽正式開始,20組家長和孩子被安排在4個關卡輪流闖關。腳對腳夾娃娃、一大一小投籃賽、高爾夫推桿賽……每個關卡都需要家長和小孩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楊瑩和同事則在一旁維持秩序、記錄成績。隨著比賽氛圍漸濃,娛樂中心里不時響起家長與孩子的歡笑聲和慶祝聲。

  對80后家長劉瓊來說,這樣的場面正是他1年前創立“遛娃團”項目時所期待看到的。

  2016年初,因為妻子要固定加班,劉瓊承擔起了陪3歲半的女兒過周末的任務。他很快發現,這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約朋友組團出游,時間很難合得上;自己帶出去,知道的去處就那么幾個。到后來,即使是去長沙最大的游樂場,女兒最多半小時就出來了:“爸爸,不好玩。”

  應該給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成為劉瓊頻頻思考的問題。向做父母的朋友打聽后,他發現,不知道怎么帶孩子玩,是年輕家長普遍的煩惱。這讓他產生了一個念頭:為什么不成立一個專門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呢?

  去年下半年,劉瓊迎來自己的第2個孩子,這最終促使他做出了決定:辭去新三板上市企業副總裁的職務,創立“遛娃團”。

  而楊瑩就是從那時起,接觸到遛娃師這個新興職業的。

  怎么遛? 是一門學問

  小個子、白皮膚、圓眼睛,乍看起來,楊瑩自己也還是個孩子。但在嘈雜擁擠的娛樂中心里,無論是表情、動作夸張地向小朋友示范游戲動作,還是蹲下身輕聲安撫與家長走散的孩子,楊瑩“遛”起娃來,頗有“媽媽”的架勢。

  其實1年前,抱著“周末工作不耽誤學習”想法接下兼職的楊瑩,并不是這樣。

  因為從小就是乖乖女,在楊瑩的想象中,小孩子都是安靜可愛的,帶他們玩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上崗沒多久,她就遇到了麻煩。

  那是在一所幼兒園舉行的趣味運動會上,因為鬧情緒,一個大班的小男孩搶走了楊瑩手中的籃球,以至于投籃項目無法進行。男孩對楊瑩的勸告置之不理,但也不能把籃球硬奪回來。“真是急死了。”

  這樣的經歷讓楊瑩意識到,做遛娃師,不僅僅要能唱歌跳舞、會畫畫運動,首要的是學會與孩子和家長溝通。此后,她參加了公司一系列針對遛娃師的培訓:微笑訓練、兒童心理學、兒童交流話術……“沒想到孩子的世界這么復雜。”楊瑩一邊掰著指頭數,一邊感嘆。

  今年4月,“遛娃團”組織了一場近200個家庭參加的春游。出發前,一名4歲的男童一直哭鬧,同去的媽媽幾次安撫無效后也變得急躁起來:“再哭,就別去了。”楊瑩見狀,趕緊和同事上前,把孩子和母親隔離開來。“這是處理親子矛盾的訣竅。”她頗有些得意地向記者介紹。

  “小朋友,你有沒有聽過一個愛發脾氣的小男孩的故事呀?”楊瑩急中生智,想起了培訓時瀏覽過的小故事。其他的遛娃師則在一旁幫孩子的媽媽平復情緒,分析孩子哭鬧的原因。

  漸漸地,男童停止了哭泣;另一邊,孩子的媽媽也喃喃地說:“早上起晚了,估計是沒吃飽餓哭的。”

  化解了突如其來的小危機,春游團終于一個不落地出發了。

  誰來遛? 父母角色不可缺席

  親子趣味挑戰賽還在繼續,輪到王巖和6歲的兒子奇奇投籃。“瞄準籃板的小方框用力把球投過去。”大學時曾是學校籃球隊成員的王巖悄悄向兒子傳授秘訣。最終,父子倆聯手投中110分,拿到了最高的積分。

  “孩子扔給遛娃師,我們就可以不管了?”王巖最早對遛娃師的理解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誰知道要參加“遛娃團”,不僅必須由父母一方陪同,有些活動還明確規定必須由父親陪孩子一起參加。經不住妻子軟磨硬泡,王巖陪兒子參加了幾次親子活動。沒想到,見識到他體育功底的奇奇,也開始崇拜起爸爸來。

  遛娃師不能取代父母,而是為父母遛娃提供服務。采訪中,劉瓊反復把這句話強調了好幾次。

  成立近1年,“遛娃團”已經舉辦了近900場活動,“這還只是長沙一個城市。”在劉瓊看來,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年輕父母對孩子早教的重視,遛娃行業未來將會有廣闊的市場,“但現在缺的,還是人。”

  雖然一直是兼職,但在公司楊瑩算得上是“元老”。身邊的同事來來去去,能堅持下來的并不多,公司和她一樣的兼職遛娃師有60多人。由于是初創公司,兼職遛娃師每場活動的收入不到100元。而作為全新職業,遛娃師還沒有權威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擔心培訓內容沒有普遍性,職業本身難以得到認可,是很多人離開的原因。”下午4點半,活動接近尾聲,楊瑩開始收拾物料、清理場地。

  “因為喜歡小孩子,我想嘗試成為金牌遛娃師。”離開之前,楊瑩輕松地談起了未來:“即使以后不做這一行,這幾年的經歷也會讓我成為一個好媽媽吧。”

責任編輯:FG003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新化月報網-記錄中國、解讀天下!所有文章、評論、信息、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
 

Copyright 2013-2017 新化月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16044039號-54
 

QQ聯絡:183 291 366     www.qygs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lianxiwangzhan5@foxmall.net.cn      違法信息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




 

page contents